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592期)不要惹“火”上身

(李说当然592期)不要惹“火”上身

2015-09-19 01:47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拔火罐在我国已有超过二千年的历史,是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但是,中医各种治疗的方法中,拔罐发展过程是最缓慢的,长期以来,主要是用以治疗痈种疮毒,到清代虽有所拓展,而从总的情况,仍宥于疮疡外科的外治法之中。因此,本来属于刺灸法之一的拔罐法,在我国古代大量针灸著作中却十分鲜见。尤其是清末之后,随著针灸医学本身的衰落,拔罐法也流落于民间,其发展更趋于停滞。


20150919a.jpg

 

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据医史文献方面的专家考证,《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表明我国医家至少在公元前六~二世纪,已经采用拔罐这一治疗方法。

 

东晋人葛洪,在其所撰的《肘后备急方》中。提到用角法治疗脱肿;所用的角为牛角。鉴于当时此法盛行,应用不当易造成事故。所以葛洪特别告诫要慎重地选择适应症候,书中强调:“痈疽、瘤、石痈、结筋、瘰疬、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肘后备急方·卷中》)。这显然是有道理,即使以今天的目光来看,所列的多数病症,也确实不是拔罐的适应症。

到了隋唐时期,拔罐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进,开始用经过削制加工的竹罐来代替兽角。竹罐取材广泛,价廉易得,大大有助于这一疗法的变及和推广;同时竹罐质地轻巧,吸拔力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在隋唐的医籍中,记载这方面内容较多的是王焘的《外台秘要》。《外台秘要》对拔罐法在书中多处加以具体的介绍,在第十三卷中提到,先在拔罐的部位上,“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吸拔工具和吸拔方法和改进,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如果说,在隋唐时代还是兽角和竹罐交替使用的话,那么,到了宋金元时代,则竹罐已完全代替了兽角。拔罐疗法的名称,亦由“吸筒法”替换了“角法”。在操作上,则进一步由单纯用水煮的煮拔筒法发展为药筒法。亦即先将竹罐在按一定处方配制的药物中煮过备用,需要时,再将此罐置于沸水中煮后,乘热拔在穴位上,以发挥吸拔和药物外治的双重作用。到了明代,拔罐法已经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当时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几乎都列有此法。主要用于吸拔脓血,治疗痈肿。在吸拔方法上,较之前代,又有所改进。用得较多的是将竹罐直接在多味中药煎熬后的汁液中,煮沸直接吸拔。除了煮拔筒法,也应用一些更为简便的拔罐法,如明·申斗垣的《外科启玄》就载有竹筒拔脓法:“疮脓已溃已破,因脓塞阻之不通……如此当用竹筒吸法,自吸其脓,乃泄其毒也”。

 

到清代,拔罐法获得了更大的发展。首先是拔罐工具的又一次革新。竹罐尽管价廉易得,但吸力较差,且久置干燥后,易产生燥裂漏气。为补此不足,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并正式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火罐”一词。对此,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叙述颇详:“火罐:江右及闽中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表明陶罐已作为商品买卖,广为流行了。早拔罐方法,有较大进步,“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如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颠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舍于内,即卒不可脱,须得其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此类拔罐法即目前仍颇为常用的投火法。同时,一改以往以病灶区作为拔罐部位,采用吸拔穴位来提高治疗效果。

 

拔罐疗法的治疗范围也突破了历代以吸拔脓血疮毒为主的界限,开始应用于多种病症,恰如《本草纲目拾遗》所云:“拔罐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可使“风寒尽出,不必服药”。上面所列就是火罐二千年来的速写,如果要例举出清朝之后的高峰,那就是今天寄生于美容机构、养生会所的拔罐之风。

 

二千多年保留下来的拔火罐,已经成了无所不能的、谁都会操作的神技,不仅之适用边际有了无限的扩展,在技法运用上也毫无顾忌,处处惹“火”上身:

2011年9月1日,凌晨1点多,台湾著名歌手齐秦因演出活动繁多,导致身体疲劳,所以请北京市某健身服务中心的保健师到自己北京的家中拔火罐,所谓的保健师,是一个从未经过医学培训的农村女孩子。结果不慎,意外将酒精撒到齐秦的背上、脖子上、脸上,酒精遇火一下子就烧了起来,齐秦因此被烧伤。经过一番紧急救治,医生确诊齐秦伤势为深二度烧伤,脸部、脖子背部还有躯干严重烧伤,伤害到了较深的网状真皮层。事后,据称齐秦因为这场意外,推掉了多场演出,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烧伤导致齐秦的破相,导致运势低下更是他的难言之隐。

 

类似的火罐事故,在近年中已经被新闻界披露的有过百之多。除了这些操作不当的伤害,因为拔火罐的部位不对,时间不当及火罐数量过多等造成的医疗事故更是不胜枚举。日前,一位朋友给我看了,他太阳穴左右二则的火罐痕迹,经介绍,在拔罐的同时,还在拔罐的部位扎了“七朵梅花针”,在如此敏感而重要的部位扎针拔罐,不是在治病,而是在害命!数年前,年仅45岁的河南漯河货车司机李耀忠,非常结实的身体,就是在一次针灸、拔罐、抽血“治疗”后,一命呜呼。

 

当时,这个倒霉的李耀忠仅因为睡觉时落枕不舒服。在妻子刘翠、女儿、小外孙的陪伴下,到附近的“王氏保健推拿按摩”进行理疗。店老板王某检查后说不是落枕,是颈椎压迫住神经。”然后,王某在李耀忠前心处进行针灸、拔罐并连续操作了2次。换来李耀忠突然长吸一口气,脖子抬起呼噜一声,俩手一摊送命西归。

 

人体工程学在倡导非物质养身的同时,不断的呼吁,不能拿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当成谋财害命的伎俩!首先不要去非医疗机构做任何医疗的诊治。拔火罐也不是包治百病,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病症是否适应火罐后再决定。接受专业医疗机构的火罐治疗时,也必须是在后背等大块肌肉上拔罐,坚决拒绝在头部、心脏部位、毛发部位等拔罐禁区进行拔罐。拔罐的数量宜少不宜多,拔罐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另外要切记拔罐的四个误区:

 

误区1:拔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候的皮肤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着凉。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误区2:拔得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火罐拔得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正确的拔火罐时间应该是在10~15分钟。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

误区3:同一位置反复拔

一次不成就拔两次,同一个位置反复拔,认为这样才能拔出效果。其实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坏,比如红肿、破损……那就得不偿失了。

误区4: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

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是非常错误的观点。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心脏、头部和肚子,这是拔罐的禁区。

 

拔罐只是中医、保健中的一个辅助治疗手段,千万不要被美容减肥、养生机构所谓的排毒论忽悠,为了您的健康,且听人体工程学的警示。

 

李建军写于中国文化研究会

2015年9月18日北京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