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拍卖 > 雕塑艺术走出孤芳自赏进入拍场(图)

雕塑艺术走出孤芳自赏进入拍场(图)

2015-10-21 08:53 文章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雕塑拍卖价日益攀升的情况下,一些大的藏家和收藏机构也把目光投向了雕塑。国外不少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雕塑,并大量低价 收购雕塑艺术品。近来,国内雕塑收藏者逐渐增多,收藏人群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过去雕塑从业者把绝大部分精力用于城市雕塑,架上雕塑或适合收藏的雕塑作品较 少。近几年,不同需求的出现和雕塑者的增多,架上雕塑创作出现了分流,有更多架上雕塑作品进入收藏市场。

雕塑收藏存在众多制约因素

虽然中国雕塑拍卖成绩斐然,但由于传统的文化欣赏习惯,中国人对书画、陶瓷等较为重视,对雕塑则比较轻视。很多国人认为,雕塑往往都是一些手工艺人所制,因 此不被主流人群所认可。在国内收藏市场中,雕塑也一直是个冷门,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内地的雕塑价格几乎只是海外的十分之一。目前国内缺少展示雕塑艺术的平 台,限制了优秀雕塑家和雕塑作品的推广和市场认知度。另外,在大多数收藏者看来,追求短时间内升值是收藏的目标,他们会集中资金去买进那些市场已经启动的 艺术品,而无暇光顾雕塑这样的冷门。

其实雕塑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并不亚于其他艺术品,雕塑作品表现出的深刻寓意、唯美性、趣味性都会是不 同收藏者追求的题材。一般来说,意义深刻的雕塑题材多为少数专题收藏者所喜爱;唯美性题材则多为美学爱好者追求的目标;而趣味性雕塑作品则更容易为普通收 藏爱好者所认同。目前雕塑家人数很少,雕塑算是稀缺艺术门类;雕塑的创作过程漫长,耗时费力,产量不大,价格普遍比书画作品昂贵。因此,雕塑收藏价值较 高,至少不会输给油画和传统书画。

社会对于雕塑的认知程度是可以提高的,但雕塑收藏还有一个令人头疼的制约因素,那就是可复制属性,这 正是雕塑拍卖市场至今还没有天价作品出现的主要原因。按国际惯例,雕塑作者亲自翻制并确认的雕塑作品,复制10件以内(由编号限制)均算原作。限量复制的 雕塑作品,一般都刻有作者姓名、铸造编号和版权所有,同一作品的数量会影响其价格和升值空间。以罗丹的《思想者》为例,总共有3个版本,分别是10件、 100件和200件,显然数量较大的版本价格较低。目前国内雕塑一般也有限量,但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雕塑作品的复制数量还是凭作者决定。至今雕塑市 场上尚未建立一个认证体系,谁来认定雕塑家创作的这些作品的真实性,一直是个问题,也是很多藏家心里头的一个阻碍。据称,有诚信的雕塑艺术家在完成设定好 的数量之后会毁版,但不排除有些艺术家没有毁版,并且不断复制,这跟诚信系统还没建立起来有关。同时,由于国内相关专利保护还不够完善,雕塑作品也容易被 仿造,并且较难被发现,这正是投资雕塑的风险所在。

藏者须要购买“有证”雕塑

在雕塑市场的认证体系建立之前,如何防 止买到赝品和非法复制品已是收藏家和雕塑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造假和非法复制呢?目前国内普遍的做法是在青铜或其它材料铸件上用金 属笔签字,也有在蜡模上签字,但这并不能解决以翻制方式非法复制的问题,因为翻制可以将作品连同签字丝毫不差地翻制出来。对此,海外一些画廊的做法值得借 鉴。据称,一些海外画廊向雕塑家购买作品时通常要求雕塑家签写一份收藏证书,一件雕塑一张收藏证。证书上附有作品名称、材质、尺寸、作品图片,以及该件作 品属于几件中的第几件、购买日期,最后是作者签名、乃至作者手印或印章。如果藏者仍不放心,还可以在证书上签上收藏人的大名,一旦转卖可以继续签。如此这 般,收藏证就像雕塑的档案一样,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同时,雕塑家们在铸造和翻制作品时注意签好合同,写明著作权许可关系,铸造和翻制完毕时当面毁模,不留 下翻制更多雕塑的机会。

有关专家建议,初入行的收藏者应先收藏写实风格的人物雕塑,因为人物雕塑作品较能体现个性,而写实风格的作品相 对来说容易看出作者水平的高低。初入行的收藏者最好先收藏工艺细致、雕塑手法繁杂的作品,因为这种作品即使不是很有创意,其人工耗费也足以促使作品升值。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收藏者不要过分追求名家名品,名家作品性价比偏低、买不起,因此,初入行的收藏者可以关注青年雕塑家的作品,这类作品的升值空间更大。 至于雕塑作品是否将成为投资热点,则是一个需要客观看待的问题。有关专家表示,紫砂壶、红木家具经历了6~8年的市场“培育期”后才飞速升值,而国内雕塑 收藏刚刚起步,要想获得收藏书画那种一夜暴富的机会,可能性不大。 (林华)

来源:西安晚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