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拍卖 > 藏家着眼海外市场 内地秋拍受伤(图)

藏家着眼海外市场 内地秋拍受伤(图)

2015-11-18 08:12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今年10月举办的多场日本秋拍上,中国买家的身影也随处可见。10月16日,在日本关西美术秋拍的拍场上,中国大藏家刘益谦以9993万日元购得一件宋元时期的佚名《筑建图》;10月20日结束的日本美协秋拍上,齐白石的《四季山水》四屏以高达7000多万日元的最终成交价,被内地资深买家竞得。

事实上,近几年中国买家在境外拍卖市场活跃,并被国际拍卖市场高度关注。来自佳士得的201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取得29亿英镑的成绩,比去年同期增加8%。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买家在佳士得的消费额同比增长47%。佳士得中国区总裁蔡金青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内地新买家的年增长率约有25%至33.3%。

据早前美国《ARTnews》杂志公布的2015年“顶级藏家200强”名单中,今年上榜的中国藏家数量达到14位,而在2007年该榜单上仅有两位中国藏家的身影。

海外购买或影响内地秋拍

那边厢,中国买家在国际拍卖市场竞相争购,频频出手,热闹非凡;这边厢,国内拍卖市场出现“冷场”局面,大拍成绩平平,甚至一次比一次降低。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拍卖市场“冷清”与藏家们争相奔赴海外购藏有关。

广东精诚所至总经理陈绮雯就指出,国内买家纷纷出境购买藏品,分薄了艺术收藏资金,对国内拍卖市场的投资多少有些影响。“目前,国内经济并不是很乐观,导致国内拍卖市场一定的低落,而境外购买又分薄了买家们的投入资金,也分薄资源,国内的秋拍要突破更加困难重重。”

据介绍,今年国内春拍期间,上拍数量减少54304件,总成交额降幅达27.04%,遭逢2011年以来最低谷。而这种“趋冷”态势目前还在秋拍中延续。

记者获悉,今年秋拍,内地多家拍卖公司不约而同减量、调低起拍价、加大投放中档价位拍品。广东本土两家已率先举办秋拍的拍卖公司,均比春拍时,减少近二三成拍品。

从成交来看,尽管业内做出多种调整,秋拍结果并不如意。记者从广东本土部分拍卖行获悉,今年秋拍规模、拍品数量、拍卖价均不如往年,甚至不如春拍。其中,广东精诚所至2015秋拍会以2500万元收槌,3个专场530件拍品成交率59%,而春拍时该公司3个专场约600件拍品共拍得3768万元,成交率62%。

上海、北京等国内重要拍卖市场也出现同样情况。10月24日结束的上海秋拍佳士得,四个专场共拍得近7000万元的总成交额,为过去两年来该公司在华大拍最低成交。

广东一位拍卖行人士就指出,在当前经济不明朗、资金紧张情况下,买家们对藏品要求更挑剔,他们会更倾向集中资金购买已获得公认的大师级艺术品。而海外拍卖场上,出现的国际大师级、顶级艺术品的机会更多。这样,自然分流国内拍卖市场的客流。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曾分析指出,这些大师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已有定论,其市场价格也经历了百余年的积累和沉淀,不会像某些短期内价格暴涨的中国当代艺术那样存在较大泡沫,虽然购买西方艺术品的藏家们频繁表示是出于个人喜好,但他们所蕴含的企业广告效应是不可避免的,不失为企业投资的安全选择。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影响不大。这一小部分藏家的收藏也并不频繁,对整个内地市场并不构成太大影响。广东知名藏家郑华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拍卖市场没有满足买家的消费需求,然而国内的量还是蛮大的,我还是很看好国内拍卖,成长特别快,转变很灵活。”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