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六早期的镀金黑檀木书桌配菲腊 - 克劳德‧蒙特格尼压印的文件柜
战后当代及古典大师等板块回落
佳士得报告分析了不同艺术类别2015年总体状况,指出:
印象主义及现代艺术类别(包括现代英国艺术、美国画作及拉丁美洲画作)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7%至13亿英镑 (20亿美元,增长47%),持续领导市场。战后及当代类别亦持续领先市场,成交总额为15亿英镑,下降14%(22亿美元,下降20%)。亚洲艺术类别全球成交总额增长 9%至4.786亿英镑(7.342亿美元,增长2%),其中拍卖焦点落在亚洲艺术“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Ellsworth sale of Asian Art)的破纪录成交。20及21世纪文化类别增长 9%至 9370万英镑(1.437亿美元,增长2%)。古典大师画作、19 世纪及俄罗斯艺术成交总额为 1.549 亿英镑,下降37%(2.376亿美元,下降41%)。
奢侈品类(包括珠宝、钟表及名酒)成交总额为4.934亿英镑,下降13%(7.569亿美元,下降19%)。 此品类共吸引了全部新客户的 21%,堪为最成功的入门拍卖类别,并雄踞市场领导地位。
不久前,英国《卫报》援引卢森堡大学《实用金融周刊》(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刊发的一篇学术研究报告指出看似欣欣向荣的艺术市场泡沫即将破灭。
根据卢森堡大学金融学院研究者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称现在的艺术市场正显现出过热的迹象,这将会引发战后及当代艺术、美国艺术以及欧洲古典油画板块“剧烈的调整”,甚至崩盘。
通过比对两份报告,卢森堡大学研究者提示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欧洲古典油画”的风险和回落可能已经体现在佳士得的年报之中。
亚洲市场的多重表现
佳士得年报按惯例分析了不同地区市场的表现。
报告称,美洲市场成交额增长19%至24亿英镑(36亿美元,增长11%)。欧洲各拍卖中心成交依然活跃,巴黎成交额增长15%至1.595亿英镑(2.447亿美元,增长8%)。EMERI(即欧洲,中东,俄罗斯及印度)地区成交总额为14 亿英镑,下降18%(21亿美元,下降23%)。而印度市场则持续发展,自2013 年在孟买举办首场拍卖后,2015年的成交额已达 1000 万英镑,增长32%(1530万美元,增长23%)。亚洲地区成交额增长2%至5.256亿英镑(8.062亿美元,下降4%),香港地区成交额亦增长达 5%。亚洲买家(包括中国)的整体购买增长15%,令亚洲买家在全球交易总额比率提升至30%。亚洲买家人数亦录得7%增长,占佳士得全球买家的 18%。日本及新加坡同样吸引相当数量的新入场买家,与2014年相比分别增长12%及14%。
从报告中不难看出,一方面亚洲买家(包括中国)群体在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亚洲地区的成交额增长速率还没有跟上“人气”,越来越多的中国买家正亲赴欧美主要拍卖,而佳士得中国近几年的拍卖和推广活动也显示,目前阶段的佳士得中国,较为明智地扮演着针对中国内地富豪群体进行艺术品教育并兼营西方和当代艺术及奢侈品的拍卖机构。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2015 年佳士得私人洽购的成交总额下降 39%至5.549亿英镑(8.512亿美元,下降 43%)。佳士得将此数据主要归因于更多卖家选择将作品于公开市场进行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