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动起来的梵高展:艺术乐活了还是浅薄了(组图)

动起来的梵高展:艺术乐活了还是浅薄了(组图)

2016-02-02 09:30 文章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展览现场展示的梵高著名的油画作品《星空》。展览现场展示的梵高著名的油画作品《星空》

星空转瞬旋动成漩涡,麦穗起伏如波浪涌动,更不用说,一幅幅梵高自画像上,那一眨一眨的真诚之眼……自2015年12月中下旬登陆广州大剧院,将持续到2016年2月21日的“缤智·梵高时代”印象派幻影艺术大展,一个多月来,吸引了众多观众,据说周末日均参观量达到千人以上。事实上,利用高度发达的数码技术来办一个大展,近年来日渐风靡。去年4月~8月,“‘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也在上海刮起了旋风,不过,弹赞之声各有。而广州的这个梵高展,目前叫好之声颇多。当然,专业人士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新的期待。就让我们走近这个展览,去一探声光电激发下的艺术是“乐活”了,还是浅薄了?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江粤军

与画作互动 艺术变得可亲可近

上海的“不朽的梵高”展出之后,有不少专业人士对35块大屏幕和40台投影仪打出的影像表示质疑,奉劝人们“不要花钱去看梵高的PPT”。因此,记者是带着质疑的目光走进大剧院的“梵高时代”展厅的。不过,观展之后,记者的感受却大为改观。三十多幅大屏“活画”,一千多幅数码高清图,通过分区的方式,将梵高前期的创作、巴黎时期的创作,以及在阿尔地区的创作和代表性作品,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同时展出的,还有三十多件梵高书信原件、书案、烟斗等实物。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前来观展的群众,有不少小观众表示,能看到很多会动的画作,很有意思。

而本次梵高展策展人陈熙景告诉记者,“梵高时代”去年1月份在韩国首尔首展,参观人数达到26万人次。其与上海的“梵高感映艺大展”不同之处在于,上海所用的是投影方式,像幻灯片一样,虽然集中的数码画作也很多,但没有会动的细节画面。而“梵高时代”在制作上非常精心,三十多件“活画”,每一件都需多人通力合作,要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手绘完成。从技术高度和效果看,“梵高时代”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数一数二的。

陈熙景表示,像梵高之类的西方大师,他们的作品真迹要到中国来,保险费用高,通关手续繁琐,很多展览单位都望而却步。而且,小朋友和普通观众也未必就能看懂真迹。这样一个互动性很强,寓教于乐的展览,则会让没有艺术底蕴的人觉得艺术原来没那么远,没那么神秘,挺可亲可近的。

“即便是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很多观众都表示,以前不知道梵高,也没听说过印象派,可见艺术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而对这种呈现方式,观众会觉得比较新鲜,很容易接受,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很喜欢。我们每天还安排了四场讲解,对梵高的重要作品和事件进行介绍。如果静心看两三个小时,可以获得很多审美上和知识上的享受。在我看来,以这样的展览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感觉,尤其有意义。孩子们的艺术细胞有没有经过开发,审美感觉有没有经过培养,结果还是很不同的。所以,广州展览结束以后,‘梵高时代’还会到全省二三线城市展出,让更多的人获得艺术熏陶。”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罗奇也表示,这个展览很好地普及了梵高的生平及同时代印象派的历史,拉近了艺术和普通老百姓的距离。“对普罗大众而言,艺术家及其创作还是比较扑朔迷离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梵高,了解一个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对专业人士而言,虽然大家对梵高的了解比较深,但这种技术呈现方式,也仍然有‘看点’,如画面注入了动感,一些笔触被拆解,对当代艺术的创作,可以起到一些启发作用。也许,画家在表达方式上,可以考虑注入一些多媒体手段。”他说。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