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872期)拆字看“德” 横分天地

(李说当然872期)拆字看“德” 横分天地

2016-06-23 23:54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60624.jpg

 

以拆字的角度来看“德”字,可拆分出“彳”、“十”、“目”、“一”、“心”。左边的双人旁代表人的大腿、小腿,可以理解为人的动作、人的行动。右边是“十目一心”,“一”是万物之祖,是一切东西的始祖和本源,从一派生出天地,派生出阴阳,因此这简单的“一横”实际上是把天地分开了,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十”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十方世界、四面八方。“目”指的是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口,五官之中,只有“眼”能和“神”组合成词,从一个人的眼睛中我们往往能分辨出一个人的善恶。所以大家看这个“德”字就很有意思了,“一”字上面有“十目”,真可谓是满天是眼,俗话说“老天有眼”,“德”字“一”不留神,泄露了天机。

 

“一”字之下是人心,做了缺德的事,都被老天爷看到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相反如果乐善好施,广积善德,同样会被老天爷尽收眼底,这样的行为会为自己积下德份,将来会以福报体现,像当官、发财、长寿等。所以人的福报是按着每个人的德份来安排的,人的命运是能被预知的,这种预知命运的事迹,中外历史上数不胜数,许多预言家都是个中高手。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上去解读“德”字。“目”是眼睛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可以理解为外在的,而“心”则是指心灵,是内在的。从这一点上看,“德”字有内有外,对己为内,对人为外。对内修身养性,自我提升;对外或受他人道德力量的影响,见贤思齐,或以道德的力量感化他人,春风化雨。

 

积善行德就会有善报,这里的善报可以理解为得。“德”与“得”作为两个在读音方面完全相同的字是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的。孔子在《礼记》中说:“德,得也”。得意味着收获奉献,而德则意味着奉献、放弃、利他,可以引申为舍。现实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强调奉献,就是这个原因。“得”与“德”皆从“彳”,就是要行动起来才能谈到得与德。没有德,肯定没有得;有了德,未必能够得;为德而得,愉悦人生;为得而得,人之常情。为德而德,人之俊杰。那么怎么积德呢?说到积德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积阳德,另外一种是阴德。两者的动机是不同的,阳德又可称之为阳善,指的是行善而为人知,做了点善事就四处宣扬,沽名钓誉,目的就是为了能享世间名誉。享世间名誉也是福,但却为天地而忌,名誉超过了实就会浪得虚名,有时非但不会得到福报,反而会飞遭横祸。而积阴德的人,上天必然赐福于他。行善出于至诚,不是为了回报才去行善,而是发自内心的去积德,“德”字含“心”,不正蕴含着此意吗?

 

再来看道与德的关系。道德这个词,大家都知道,那么道与德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众所周知,道是老子最先提出来的,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道有最伟大的德行,它以虚无为体、清净为宗、柔弱为用。道生万物,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无时不存。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其演化和衍生出来的。而德呢?老子认为讲究清净无为,因顺自然,有所得于道,就是有德。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道是非物质的宇宙本源,取得这种非物质的本原体性,便是德。大道无言无形,看不到听不到摸不着,而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如果没有德,就无法形象的去理解道。因此立德的关键在于提高自我修养,具备良好的品德,在内在的修持上和外在的行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则去做。在现代社会,道德一词更多的是强调的是一种有别于法律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构建和谐的根本,要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境界,道德必不可少。

 

鉴于道德对于构建和谐的重要意义,德治自古以来就为中国文化的根基之一。自古形成了“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理论体系。以汉字为例,许多带女旁的字,都能反映对妇女的歧视和侮辱。如妒、嫉、嫌、奸、婪、妨、妄、妖等。据不完全统计,这类字有168个。“妇”是女旁加一个扫帚,婢是女旁加一个大扇子。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是历史现象的写照,由于受宇宙螺旋磁场的影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直向前的,而是呈现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德”同样如此。人体工程学的学术研究发现,男尊女卑的是有碍于阴阳的平衡,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能量场。

 

最后,让我们来看德与养生的关系。“德”字从心,正所谓“同心同德”,因此发自内心的德行,对于养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积德实际上是在养心。这一点从“德”字小篆写为“直心”上也可知晓。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的观点,清代养生家石天基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都是在强调德对养生的重要作用。今人也总结出养生与养德的“三宝”: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声。表面上看,这是在说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外在形象,实际上却映射出精神气质与内心世界。

 

在人体工程学非物质养生研究中发现,和谐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心态,能使体内分泌出有益的激素和乙酸胆碱,这些物质能将血液流量及神经细胞调至最佳状态;同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天然镇静剂,使人获得内心愉悦、缓解精神烦忧。世界卫生组织将道德纳入健康的范畴,健康的人要提高道德修养,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淳朴无华,待人以诚,多为他人着想,按照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乃是养生的关键所在,亦是做人的基本信条。

 

李建军写于中国文化研究会

2016623日北京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