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926期)人生如棋 你要懂进退自如的妙法

(李说当然926期)人生如棋 你要懂进退自如的妙法

2016-08-16 23:07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60817.jpg

 

人生就像是一盘棋,瞬息变化,时常是并不需要你去开局,一个残局已经在前面等候着你。虽说是个残局,但依然存在着希望,当然,也包括了失望。

 

不可预测的前程中隐藏着无数的凶险,却也蕴涵着无限的生机。有时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退一步往往能发现更加广阔的天空。人不仅要在困境中懂得进退,甚至在春风得意、事业达到顶峰之时能急流勇退,则是智慧和勇气的体现。纵观古今历史,凡能知进退者,莫不是大智大慧之人。

 

论“进”有说不完的心灵鸡汤,但说到“退”,很容易让人想到后退、退守这些充斥着负能量气场。但是,如果我们对“退”字进行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退”字玄机重重。在甲骨文中“退”字由“豆”和“止”组成,“豆”可以理解为食物,而“止”则是离开的意思,因此“退”字的本义指的是在餐毕后离开。在后来的金文中又加上了彳(小步)和攵(足的反写),离开的信息更加明显。

 

为什么要离开?是因为功成名就抑或是走投无路?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我们知道“退”字由“艮”字和“辶”(走)字构成。“艮”字在内,“辶”在外,“辶”将“艮”字包裹住了。《易经》中有“艮”卦,“艮”象征山。“走”、“辶”有跑的意思,所以“辶”象征运动,引申为变通。因此“退”字意在变通,有其主观性的因素,而并不仅仅是在走投无路下的被动选择。如果从修真的角度来讲,内心对德一的持守,要像山一样不动摇,五德要厚,尤其信德之土要厚,像山上的土壤一样厚而密,只有这样才能抑制住阴我心。而对外要顺应,要会变通,且要不骄不矜,不认为自己有德,要“不德”,因为“退”字外面的“辶”包住了,隐藏了中心的“艮”字。这与“智者不言,言者不智”的意思,是相近的。尽管“退”字之中暗含积极的信息,但是从汉字的阴阳属性上来说,“退”还是一个阴性强于阳性的汉字,因此在姓名学上,“退”字蕴含着奔波劳苦,一贫如洗,中年潦倒,短寿这样的信息。

 

退是一个充满玄机的字,什么时候退?怎么退?退到哪一步?人体工程学认为,无论是具备先天禀赋,还是注重后天学习,还是承接了先天禀赋,又很好地把握了后天的修养,实现了先天与后天融合人,一个人的成功是各种信息汇聚的结果,是天、地、人、势等所有因素的统一。

 

俗话说:“急流勇退谓之知机”,对于一个人来讲,能够站到一个万众瞩目的位置,是一种无上的荣耀,需要上天的眷顾和后天的努力,但凡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很少会有人轻言放弃自己的位置。因此一个人能否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方式离开,从根本上是与这个人能否很好的洞察到天地信息,能否洞察到事物背后所隐含的玄机决定的。在这里我们不妨说一个人——范蠡。

 

范蠡是中国古代少有的一个“完人”。他对越王有义,对西施有情,成就了一个国家,改变了一段历史。他进能助人兴国,退能发家致富,进退之间游刃有余,实在是千古罕见。在范蠡的辅佐下,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艰苦岁月,终于灭掉吴国,成就了一番霸王伟业。但就在这样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光荣时刻,范蠡却伺机急流勇退离开了越国。为什么?正是因为范蠡深知天地阴阳之道,自己辅佐勾践,这是上天的安排,他不能不从,自己的使命就是辅佐勾践打天下。现在天下得到了,自己就该退出舞台了,这叫顺天顺势,这就是“退”字的玄机所在。与范蠡命运截然相反的文种,还没有来得及隐退,就被越王勾践逼死,留下“鸟尽弓藏”的千古慨叹。其实范蠡的退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进,如果范蠡没有离开,实际上就是逼着勾践杀他。

 

相对于进,退亦是一种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阴阳两种属性,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进与退的关系也是这个道理。在动物世界里,狮虎藏露进退之功,是为了获取或保护自己,这个道理在人际间也适用。人应该知进退,如果只知道乘胜追击,不知道退一步再向前,这样很容易使得自己身心疲惫,也难以实现成功。因此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退让,懂得谦虚,肯为别人的进步创造环境。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美德。当然,退也不是一味消极退让。对力所能及的事,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这种退不可取。面对邪恶,怕引火烧身而设法逃避,这种退有悖正义。面对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暂时的退,是为了再次前行积蓄力量,这种退是保存实力,是明智的退。对个人利益得失的退让,是一种高风亮节。

 

进与退紧密联系、互相转化。退中有进,进中有退;进时当思退,退时当思进。该进时则进,否则会错失良机;该退时一定要退,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进有高度,退有分寸。退,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处理好进与退的关系,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游刃有余,进亦不喜,退亦不忧。

 

李建军写于中国文化研究会

2016年8月16日北京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