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993期)史上最灵验的镇宅之宝在天水

(李说当然993期)史上最灵验的镇宅之宝在天水

2016-10-23 00:3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61023.jpg

 

与《中国城市有玄机》摄制组进入到天水市的拍摄,今天一早直奔麦积山,在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中的麦积山石窟前,讲述中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

 

麦积山石窟自十六国后秦时期创建,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在一千六百余年中,不断开凿和修缮。成为中国西行丝绸古道中,跨入中华地界的最后一个祈福、祭祀地标,同时又是举世公认的泥塑艺术宝库。

 

麦积山上尘封着无尽的玄机,但以其造像的特点,就让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入世的民俗化趋向。自北魏塑像开始,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完全摆脱了西域艺术的羁绊,拉近了佛与人的距离。


20161023a.jpg

 

在拍摄中,我无时不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在叙说天水的时候,可以一口气说出这里是羲皇故里,有国内唯一塑有伏羲造像的伏羲庙和伏羲画卦的卦台山。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及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天水还能为世人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宝物呢?这个问题不仅是我寻觅的玄机,也是所有来到天水或即将到访天水朋友们的一个期待。

 

在天水市政府领导的点拨下,让我找到了最具镇宅能量的宝物——伏羲式古琴。如果您来天水,一定要带回一具天水斫琴。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古本名就叫“琴”,19世纪20年代,为了区别其他的乐器,才改称为古琴。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的之首,直到今天,您只要说起中国文化的“琴棋书画”,琴永远占据第一位。“士无故不撤琴瑟”,“左琴右书”都可以看出是琴中国文化中高雅的代表。

 

在距今5000年前,伏羲在天地之中央,察看人间。见人们吃生食,就取来自然火种,改变了茹毛饮血的饮食习惯。他仰观天象,俯瞰地形,画出八卦,编成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智慧密码;当他看到人们捕鱼的不易,便仿蜘蛛结网,编成渔网。当他发现中华文化的的传播和天地能量的沟通,又创造出最玄妙的乐器,这就是伏羲斫琴。


20161023b.jpg

 

古琴是伏羲发明创造的。六千多年来,古琴形成了十四个大式,在常见的伏羲式、仲尼式、落霞式、灵机式中,由伏羲发明的样式是古琴中的第一样式,不仅能以松沉苍古、旷远峻洁、泠冷清亮的音质传递乐音之妙,达成修心养生,同时具有辟邪镇宅之能量。不论是天水还是其它地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住家挂一具古琴,就是这个作用。

 

古琴能够避邪、镇宅,不单纯伏羲在创造时所规范的样式在起作用,伏羲斫琴的选材和工艺,也为古琴注入了天地能量,伏羲知道凤凰是百鸟之王,唯有梧桐树才能让凤凰栖落,于是确认了古琴选用梧桐木。为甄别用料的优劣,必选三丈三尺高的梧桐木,截成三段,分别区分出天、地、人三才。选料时,材质太轻则声音过清,木质过重则声音太浊,都也不能用。唯有不轻不重的材质,才能音色清浊相当,成为制琴的用料。确定用料之后,必须要把这段木材送进流水中,浸泡七十二天,然后取出来阴干八十一天,再能斫琴。成琴之后,在髹漆时,在颜料中掺进一定比例的朱砂,所以,伏羲式古琴除了弹奏之外,是乐器中唯一能辟邪镇宅的宝物。

 

古琴七弦,每一弦都暗合着五行、五音。第一弦属土为宫。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二弦属金为商。星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故曰为臣。三弦属木为角。木星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故曰为民。居在君臣之下为卑。故三弦下八为此也。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五弦属水为羽。水星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聚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六弦文声主少宫。文星柔以应刚。乃文王之所加也。七弦武声主少商。武星刚以应柔。乃武王之所加也。金木水火土、宫商角徵羽、君臣民事物,无论在天时、地域、礼乐、运势、养生都是您不可缺的系统元素。

 

本篇不给您唠叨伯牙与钟子期的千古美谈,也不说王昌龄的“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只李说当然一个玄机,您如果到天水,一定要带请回一具能弹、能颂、能藏且史上最灵验的镇宅之宝——伏曦式古琴。

 

李建军写于《中国城市有玄机》拍摄途中

2016年10月22日天水


二维码.jpg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