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玉器:稳健投资
不同于陶瓷、青铜器,玉器本身自带一种理想的、神秘的气质,被古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阶层赋予了非凡的道德象征意义。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德性,通过玉器完整地表达了出来,因而自古就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宫廷玉器近几年随着业界学者的深入研究,也越发彰显出其独特魅力,其价值和品位逐步得到藏家的认同。本季嘉德瓷器部推出的宫廷艺术夜场中,清乾隆粉彩百鹿图螭耳尊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件标的。本件拍品为典型的清乾隆官窑粉彩立件。绘画精细流畅、色彩雍容大方,纹饰寓意吉祥。此图案为当年御窑厂画师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粉彩颜料将画片精心描绘在已经烧制成型的白釉瓷器上,二次入窑烧造完成,其水平代表了当时瓷器烧造工艺的顶峰。“百鹿”与“百禄”同音,这种瓷尊可看作是宫廷特殊等级和身份的象征。此件百鹿尊器型硕大,此等皇家赏瓷历经数百年保存至今也实属不易。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专场中,同时期的御制白玉雕仿青铜器饕餮纹花觚是在乾隆皇帝的亲自设计、指导下完成,其形制尤其雅致,花觚口沿的高难度工艺更是匠心独运,传递着设计者的审美情趣。自乾隆帝平定新疆后,和田玉料大量贡入宫廷,此件花觚玉质洁白莹润,如此大尺寸的上等原料不计工本地雕刻成精细的艺术品,也只有这位盛世天子才能够办到吧。
无独有偶,北京东正也将在2016年秋拍增设“云觥万载——古代玉器专场”,将为各界文物艺术品爱好者呈现历代玉器艺术珍品50余件,材质珍稀,涵盖多个品类。其中封面作品“清乾隆白玉龙凤耳活环三足觥”器形硕大,用材讲究,来源清晰,极为珍贵。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的清玉蟠螭觥为一类作品。
曾在中国香港举行的邦瀚斯“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专场拍卖上,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的73件玉器获得了1.78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其中,一件“东汉玉雕说唱舞人”以3148万港元成交,这使得高古玉市场今年颇受关注。晔羽雅舍玉文化会馆副馆长陈海刚认为,相对于青铜器、瓷器等传统收藏大类,古玉眼下的市场行情还很低,因为认识的人还不多,以后增值的空间非常大。“2000年市场上才开始有大量的古玉涌现,但是当时很多人还不认识,一个收藏品类从被大家认可到走入高峰期大概需要15年的时间,如果从2005年古玉开始为人熟知、我们的理论成型算起,到2020年,古玉市场有望迎来一个高峰。”经过漫长历史的洗礼,古玉收藏的“理想国”有望被今人重新发现。
拍卖市场的前行之路
2015拍卖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6年展望》中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拍卖成交额累计4635.2亿元,与2014年相比下降16.6%,继续延续了近两年来拍卖行业经营与宏观经济结构同步调整的态势。同时拍卖业务结构在调整中持续优化,文物艺术品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拍卖业务明显增长。那么,2016年秋拍在即,较以往相比,拍卖市场有哪些变化?为吸引收藏人士、投资人士,各大拍卖公司作出了哪些战略选择?体现出怎样的拍卖趋势?
走势更标准化
艺术品市场的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拍卖市场。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拍卖后的低结算率问题。不仅国内的拍卖公司有这一难题,就连国际知名的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公司多年来也深受付款难、结算难的困扰。一定程度上来说,高价成交的拍品能否及时付款直接影响到拍卖公司下一季度的安排和预算,对于中小拍卖公司来说,更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