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朱青生:谈美术学院的三种形态(图)

朱青生:谈美术学院的三种形态(图)

2016-11-29 11:13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  作者:朱青生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这个世界中,并没有完全的“真实”和真理的存在,没有纯粹的物质,形象和现象成了人的存在所依赖的主要的“现实”。而主导并引导这个现实的就是艺术;来做这种事情的人就是艺术家(只不过“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培养和训练从事这种人的地方就是美术学院。因此美术学院“进化”到了第三代。第三代美术学院正在创造人的新的世界,建造新的人际关系,学院(如清华美院)里我们曾经有过二代,但是面临转型,只要一提出大家都会有所意识和感觉,无论我们学院中人是否认可,也不得不经历和承受。也许从今天开始,应该是指向、走向,或者已经遭遇和陷入了美术学院的第三个阶段。在这种形势下,今天我们在清华美院华诞之日来讨论这个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这样的讨论就具有了某种里程碑的意义。

如果我们考察艺术专业教育所发生的根本变化,有两样事情,或者有三样事情,是值得我们特别充分注意的,那就是三种美术学院之间的价值观念和基本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对艺术教育的理念和对艺术的功能的理解不同,基础教育设置相应也有所不同。

三种学院的变化在什么地方呢?

任何一种美术学院在开办的时候,实际上都根植于一个理念,这个理念首先就是为什么要办美术学院。然后再根据这种理念来设置基础教育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指向了美术学院功能的最终实现。

我们现在看到传统的美术学院理念是为一个明确规定的权力服务,在制度上、方法上和指向上有其独特的规范和目标。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美术学院一开始开办的时候都为一个权威服务,这个权威可以是一个教会,也可以是一个政权,也可以是一个被假设出来的目标,比如说法国大革命之后把国家艺术的主体权力设为“公民”,但是这个“公民”并没有权力要求美术学院给其服务,而是统治者、权威规定了公民只能接受怎样的服务,或者服务被限制在哪些界限内不能逾越。这些规定不可能被公民自己知道,所以政治威权会把“公民”(不再是皇家,而是国立)设置为美术学院的目标,其实只是一个标牌和旗帜而已,这就是传统的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理念。在这个理念的要求下,学校的体系设置是以传统的经典方法作为基础教育。

我们看到西方的传统美术学院的教学基础是素描和色彩的写生,中国的美术学院的这套基础教育是从西方传入。即使现在扩大范畴,突破西方传入单一的基础科目,而从中国传统资源直接提取,可以提取什么呢?可以提取诗词,也可以提取书法,也可以提取古代的纹样或者造型的结构和感觉,或者提取色彩,来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但是教育的理念根植于同一样更为抽象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传统或者经典。传统和经典就是过去的人已经做过的,而且被历史证明是重要的、伟大的、美丽的成就。传统和经典本来是文明的基础和每个人可以吸收和超越的文化遗产,但是一旦被纳入美术学院变成规定的教育理念和基础训练,它就成为一个统治的过程,是一个过去的人在权威的指导和规定下建立标准的过程,而这个标准笼罩和规制着后来人,要求和规定他们追随、效法、学习,整个美术学院学习的过程几乎是一个练习的过程、模仿的过程,一个适应既定目标的过程。在适应的过程中间,每位潜在的艺术工作者一方面在掌握着高度繁复精致的技巧,一方面让渡着自己的自由和个性,从而获得从业的资格和赞助人(宗教、政治和经济威权的掌握者)的委托和订件。所以美术学院一代一代在建造着一个传统,其实也在以传统之名产生一代又一代的“精神规矩”的歌颂者和修饰匠。传统因此不再是一个风格和物象,而是由统治者决定并维护的制度。这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第一种美术学院的理念我们也可以看作传统另一种性质,“传统”曾经是传统的美术学院的一切,并不是艺术的一切,本来传统只是后人从过去可以接受资源的一种渠道,其根本并不是艺术创作的唯一的本质和人生生来自由所俱有的价值和权利的意义之所在。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