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1108期)以“中“为主 天地之本

(李说当然1108期)以“中“为主 天地之本

2017-02-14 23:59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70215a.jpg

 

近日,看到一张美国新任总统川普与加拿大总理杜鲁道的合影。站立的川普总统与杜鲁道总理中间尽然坐着川普总统的女儿。这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是司空惯见,不足为奇。但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下,可是犯了大忌,中国文化一直以“中”为主,主次颠倒,不仅从伦理上说不过去,更重要的是会带来灾祸。

 

从中国文化层面来看,“中”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是一个空间概念,它贯穿于天、地、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家以中为核心,开创中庸之道,人体工程学以“中”为核心提出了中轴的理论。可以说“中”蕴含着天地间的大智慧。

 

无论是中心、中央、中间都是主的位置。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之所以自称为中国,因为老祖宗认为我们是万国之中处于中央之国。从汉字“中”的字形上,我们看到了一座四方的城池,贯穿整个城池南北的中轴线。在这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中,坐标原点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在所有的方位中,“中”无疑致关重要。它是空间的起点,是所有方向的交汇处,因而,它是最尊贵的方位。无论对于一个家族、一座城市还是一个国家,莫不如是。中作为空间概念时,在建筑上的体现是最为明显的,以大家所熟悉的紫禁城为例,紫禁城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它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那么造就紫禁城拥有如此雄伟的形和势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中轴的作用。

 

人体工程学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以平衡和合为上。“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两分法涵盖万物,阴阳分界线即是对称的中轴线。阴阳齐全而平衡方为最佳。在自然界,无论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中轴线,人类仿生也讲对称,八卦符号从卦图到卦画以爻位分布均是对称。宇宙、地球、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的“轴心”,找到了这个轴心,就掌握了事物的钥匙。

 

中轴这一概念在宇宙当中的万事万物中均有体现,反映在人体上便是身体中轴和生命中轴。中轴是人体健康的总枢纽,它控制着人体的动态平衡,协调着人与自然、人体自身的关系。不管人体结构和运行有多么难以想象地复杂,但人体所有的一切都依靠两大中轴支持,一阳一阴、一实一虚,阴阳互补、虚实相济,控制着人体的动态平衡。

 

人体的身体中轴为脊椎,生命中轴为下丘脑。脊椎是身体的支柱,是神经网络的原发点。因为脊椎问题所涉及的疾病上百种,与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小儿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都密不可分,这正是人体工程学把它称之为身体中轴的原因。而下丘脑则是人体健康的总调节阀。它控制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平衡、体温平衡和水平衡,又控制着人体的内分泌等多个系统。人体要保持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就必须保证生命中轴的调控能力处于最佳状态。认识到了人体中轴的概念之后,也就更能有针对性的去维护好自己的中轴,去实现自己美丽健康的人生。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在《中轴》中有详细的讲解,由于篇幅的原因,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中轴把一件事物平等的一分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是能量的对称平衡,这就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这里的“中”强调的是处理事物恰当的着力点,既不偏左也不偏右。同时“中”不是静态的,而是具有时空性的,这就为如何恰如其分的掌握“中”出了一个大难题。在我看来,要掌握“中”,不但需要大智慧,还与一个人的德性、修养、心胸器量等诸多因素有关。

 

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要行,学则能知,行则能成。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环境之内,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不管是人体的结构,还是人的生长、生活规律都打下了深深的自然的烙印,人身是小宇宙,是大宇宙的一个缩影。中庸之道认为人要至诚至善、慎独自修,才能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界。中和态是宇宙间的自然稳定态,无论宏观和微观的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所有运动都有趋向中和态的倾向。《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故而“中和”、“折中”、“中庸”、“中道”、“和谐”都是达到整体平衡,达到自然及天人合一极为重要的方法。

 

作为大国领袖的川普总统与杜鲁道总理站在川普女儿的两旁,显然是有违以“中“为主的伦理以及中庸之道的天道与人道的合一、天性和人性的合一、理性与情感的合一、长幼有序的合一及内外关系。主次不分,喧宾夺主,必有所患。

 

李建军写于深圳

2017年2月14日


a天天你知道广告3.jpg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