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贝聿铭文献展”开幕 展出未曾公开的资料(组图)

“贝聿铭文献展”开幕 展出未曾公开的资料(组图)

2017-03-28 09:00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徐翌晟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7年,是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的百年寿辰。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广州,贝家在苏州已有600年历史,是当地的望族,坐拥苏州园林代表狮子林、拙政园。昨日(3月26日),“贝聿铭文献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幕,展览以时间轴为线索,分为家源、治学、建树、荣誉、祖国、回家等六个部分,以图片、影像、文献资料、建筑模型的形式,展现了贝聿铭的艺术轨迹和建筑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展现了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在这位老者身上的并存。

年轻时候的贝聿铭在苏州  图IC

年轻时候的贝聿铭在苏州 图IC

展厅中绝大多数资料为首次公开展出,其中既有贝聿铭先生学生时代在哈佛求学时的试刀作品,也有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设计、法国卢浮宫金字塔等经典,还有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在国内的建筑作品。令人颇感惊讶的是,1946年贝聿铭在哈佛的硕士作业便是上海博物馆设计。

相隔60年的设计有相似之处

文献展策展人林兵长年跟随贝聿铭工作,据他介绍,贝聿铭在哈佛的最后一年,师从包豪斯建筑学派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格罗皮乌斯允许每个学生自由选择课题,贝聿铭想做一个和中国有关的设计,他认为历史和建筑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格罗皮乌斯听完后并没有反对贝聿铭,只是回答说:“好啊,那你证明给我看。”于是贝聿铭决定设计上海博物馆,当时所有在建的中国建筑都是新古典主义风格,而贝聿铭却认为,学院派风格的立柱空间并不合适中国的小件器物,由于家里多有收藏,他也对中国艺术有了了解,最后他设计了一个为中国艺术品量身定做的上海博物馆,这个有庭院、有流水的建筑设计也最终赢得了格罗皮乌斯的认可。1946年,贝聿铭在哈佛设计的上海博物馆从展览现场展示的效果图上来看,和时隔60年之后的苏州博物馆不无相似之处。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