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曾梵志的《协和医院系列之三》
当尺幅为2.2米宽3.95长的巨幅《最后的晚餐》创下1.8亿港元的纪录时,很多人大惑不解:“13个戴红领巾的孩子吃西瓜,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为啥值那么多钱”?
《最后的晚餐》创作于2001年,是曾梵志最具标志性的“面具系列”的晚期作品,该作品创作完成后直接被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收入囊中。该作品取材于达芬奇的同名作品,展示中国社会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是当代中国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曾梵志小时候由于不讨老师喜欢,一直没能入队,与红领巾绝缘。这件事成为了曾梵志的心结,但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1995年,曾梵志开始创作带有红领巾的油画:画中的红领巾、三道杠、军绿挎包、鲜花、蓝天、飞机,正是少先队员昂扬向上的标准写照,但仔细看人物,却给人深深的失落感。这种反差,是曾梵志自己渴望与未得到之间的反差,也是我们每个人成年后的状态与儿时憧憬的反差。
从此曾梵志将红领巾、三道杠作为他画作中的要素之一。
这幅《最后的晚餐》里,红领巾、三道杠象征着转型前的中国。而《最后的晚餐》原作中叛徒犹大那个位置上,被曾梵志安排了一个不戴红领巾、而是打着金黄色领带的人物,曾梵志解释说“金色领带代表金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打领带是1980年代才开始在中国普及的。”可知整幅画的主题很清楚,就是指中国改革开放、推进市场经济、告别“毛时代”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