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隐藏在汉代滑石钫中的饮食文化与礼制(图)

隐藏在汉代滑石钫中的饮食文化与礼制(图)

2017-12-15 12:34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文亮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71213c0101

20171213c0101

滑石被应用于工艺制作,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迄今已知摩氏硬度最低的矿物。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华夏古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为使陶器滑润不粗糙且质坚耐用,就懂得在制陶时掺入滑石粉。南朝陶弘景(456—536)所著《本草经集注》中,就载有描述其“初取软如泥,久渐坚强”之言。因滑石硬度低,古人又将其作为雕刻材料,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滑石雕刻艺术。再者滑石具有玉的外观和莹润感,故古代民间常用来代替玉材制作随葬品。古不产玉的湖南,滑石矿藏却丰富上乘。北宋苏颂(1020—1101)的《本草图经》,还阐述了“道、永州出者,白滑如凝脂”之说,证明出土滑石器最多的省份就有湖南。

这是一件1956年湖南省会长沙南区(现为天心区)冬瓜山M3出土的滑石器(见图),文物名称为“汉代滑石钫(fāng)”。它通高37、口径8.8×9、腹径13.9、底径9.9×10.3厘米,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全器呈豆灰色,古朴典雅。盝顶形的盖,其上原有四个“S”形钮,现仅存一个。器身方口平唇,长直颈,鼓腹下敛,高足略向外撇。肩腹部饰两个对称的铺首。器型厚重,打磨光滑。钫(fāng)为盛酒或粮食的器物,常见有青铜、硬陶和漆木质地,石质较为少见。它是汉墓中常见的礼器组合,亦为宴飨中常用的饮食器皿。其器型最初由铜方壶发展而来,主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汉以后逐渐少见。

出自《汉书·郦食其传》的“民以食为天”,充分说明了民食的重要。而饮食文化在古代也是礼制的重要体现。在当时的宴飨铺排中,人的地位高下、人格尊卑、趣味雅俗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亲疏等,都能有所反映。与饮食文化和礼制相应的,是古人创制的各种用于饮食的生活器具和随葬器物,其中就包括滑石器。而主要有鼎、盒、壶、钫、耳杯、盘、案等器型的仿饮食器,为我国汉代滑石器的大宗。此类器物制作较为简洁,重象形而不重修饰,且一般仿自铜器、陶器和漆木器的造型。因此大多光洁无纹、素面朝天的器表,却蕴含着浑厚朴实、古拙灵动之大美,有如馆藏的这件汉代滑石钫。

滑石雕刻的黄金时代出自汉代,故该时期出土的滑石器数量最多、品类最全。其中湖南出土的汉代滑石器,虽然是古人仿实用器制作的随葬明器,却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还有大量不乏精巧灵动的作品。就像这件汉代滑石钫一般,其不仅让人们对汉代的礼俗文化、丧葬制度及湖南独有的物产传承、风土人情,提供了研究依据,还带领我们领略了古人高超的雕刻技法和造型艺术。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