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特展:徐悲鸿艺术大展(组图)

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特展:徐悲鸿艺术大展(组图)

2018-03-27 13:51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尤勇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群奔》 1942年 水墨设色纸本横幅

强调“素描”是不是断章取义?

徐悲鸿《新国画建立之步骤》一文中的一段话,常常被人截取:“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

这句话并非徐氏独创,考察源流,西欧美术史上“素描作为基础”这样的观点是世代相传的。《新国画建立之步骤》这篇文章本是回应他人误解,当时有人对他的主张非常不满,在学校附近发传单攻击他,所以徐悲鸿认为“惟其所举(北平)艺专实施全属不确,淆惑社会听闻,不能不辩”,遂撰文回应。

文中,他恭维从王维到任伯年等大师,批评董其昌“乡愿八股式滥调子”。又回应学院之国画系学习素描以求学生“观察、描写、捕捉”,新中国画“人物必具神情,山水须辨地域”之目的,且提到宗派门户是次要问题。然后引出美术界尽人皆知的“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但还有下文——“但草草了事,仍无功效,必须有十分严格之训练,积稿千百纸方能达到心手相应之用。在二十年前,中国罕能有象物极精之素描家,中国绘画之进步,乃二十年以来之事。故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化而已。”在肯定了素描带来的进步后,他又进一步说,“但所谓造化为师者,非一空言,即能兑现,而诬注重素描便会像郎世宁或日本画者,乃是一套模仿古人之成见。试看新兴作家如不佞及叶浅予、宗其香、蒋兆和等诸人之作,便可征此中成见之谬误,并感觉到中国画可开展之途径甚多,有待于豪杰之士发扬光大,中国之艺术应是如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为一艺术家之需要。尊重先民之精神固善,但不需要乞灵于先民之骸骨也。”由此可见,徐悲鸿对新国画的建立不仅寄予了厚望,更给出了经过理智推敲而中肯确定的步骤。所以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地认为他要用西方办法来改造东方艺术,而惹动纷纷的民族情绪。

“素描”这个舶来词汇,缺陷在于中文语境并没有赋予它明确的内涵或外延,“素描”不仅可以描述无形的绘画“能力”,还可以描述有形的自带材质感的“品种”。因此,与其说“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这样在水墨画系统中难以转译的口号,不如用“直接师法造化”这个说法更近于本质,消除不必要的歧义。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