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中国近代机制银币收藏略谈(组图)

中国近代机制银币收藏略谈(组图)

2018-08-22 10:36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反版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反版

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

中国近代机制银币,俗称“银元”,主要成份是银与铜的合金。于1949年退出流通领域后,从1980年前后开始又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机制银币则属于机制币中较为广泛的一种。其发展脉络以及再次登上历史舞台的价值值得深深考究。

机制银币的发展脉络

中国的机制银币始于清朝。清代中晚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的银币开始大量流入中国,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用外国银币套购中国白银的现象,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为了遏制这种现象,清政府开始自铸银币。

最早的机制银币是光绪十年在吉林机器官局铸造厂铸造的,全套共5枚,面额分别为一钱、三钱、半两、七钱、一两五种。此套银币铸造后未及盛行即被废止,因而传世稀少。光绪十五年清政府又在广东设局铸造“光绪元宝”银币,俗称“龙洋”,也称“七三反版”。

光绪十六年,“七三反版”停止铸造,改铸“七二反版”。“七二反版”银币试铸后,因将英文置于银币正面的中国年号之内,被清政府以与体制不合为由禁止发行。后广东钱局造币厂根据户部钦准体制,将正面记省名、币重的英文移于背面,背面的汉文移于正面。光绪十六年广为铸造修改后的第三版“七二反版”,亦被称为“广东龙洋”。后来又鼓铸银辅币数种,开始广泛流通。“广东龙洋”直径39.4厘米,重26.6-27.2克,成色90%。光绪三十一年,湖北省造币厂铸造大清壹两银币,因流通不广而告停铸。宣统三年五月,天津造币总厂开铸“大清银币”。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