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构筑起不朽的“河南精神” ——对河南省政协委员李德哲的访谈录(图)

构筑起不朽的“河南精神” ——对河南省政协委员李德哲的访谈录(图)

2019-01-15 10:57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人毅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河南省政协委员、人民美术网创始人 李德哲

构筑起不朽的“河南精神”

——对河南省政协委员李德哲的访谈录

记者·李人毅

“要把精神财富转化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构筑起一座不朽的‘河南精神’”。这是日前在今年河南省的两会上政协委员李德哲起草的提案的关键词。为此,记者采访了正在出席政协第十二届河南委员会的李德哲先生。

记者:记得河南籍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嵇文甫曾有一篇论河南精神的文章,发表在抗战期间,1939年秋刊登在河南《民国日报》上,1940年又发表于《河南大学文学院学术丛刊》第一卷。引起很大反响,您如今重提河南精神的初衷是什么?

李德哲:这因为,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更是一个文化大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的灵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河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河南人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河南人独特的精神标识,为大中原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这些彪炳史册的生动教材,就是河南丰厚的精神财富,要把这种财富转化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构筑起一座不朽的“河南精神”大厦,还有诸多不到位的地方。

记者:您说的不到位是指哪一点?能不能谈的具体一点。

李德哲: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点:一、对“河南精神”的史料挖掘上有待提炼、升华。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愚公移山的攻坚克难、契而不舍、终成大业的气度。这些都是河南土生土长的宝贵财富。但怎样与时代融合,与社会融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融合,还基本停留在某种形式上,实施得还不够具体。二是对“河南精神”的史料传播上有待深入、持续。文化是构筑“河南精神”的核心之所在。文化的构建,需要方方面面的“同步”。对河南精神的传播还有待从其深刻内涵上去深入解读,并通过全面的解读达到触动人心的境地。当前我们在传播上,仍停留在某个节点上或阶段上。

记者:一种精神的形成贵在接地气,更不能仅仅当做口号来喊,你认为构筑河南精神的关键点在哪里?

李德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崛起振兴的过程中,表面来看,主要是依靠经济和科技的力量,但实际上,更要依靠精神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精神力量的原动力,也是河南人精神力量不可或缺的源泉。因此,我们就应该从文化自信上下功夫,来构筑我们的“河南精神”。

记者:你有哪些具体建议?

李德哲:一、找出文化自信的原点。习近平总书记曾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来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历史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这对于文化自信建设也同样适用。构筑“河南精神”,就是要让河南人通过文化自信、通过古今的英雄人物、古今的圣者先贤,准确地步入文化自信的正轨,让河南文化“站起来”,让远去的英雄“站起来”,让先贤老子的“道法自然”重新“站起来”,唤醒人们的哲思。通过一系列的“站起来”,“河南精神”才会俞加闪光夺目。

记者:说河南,离不开老子和《道德经》您是如何将先哲的文化和河南的现状结合起来的?

李德哲:这就是我所谈的第二方面,即“加固河南精神的基石,注重环保意识”。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和继承。老子是出生在河南周口的一位先哲,老子是我们河南的,也是中国和世界的。《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巨著,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生态环境的风险却从未远离我们。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愈演愈厉之势。人们面对种种不可预测的灾难不禁反思,是地球自主进入了风险模式,还是我们人类的行为造成了这些灾难性的后果?老子的“道法自然”,是今日环保意识的雏形,也为困惑的人们指出方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是正途。

记者:你一直以来致力于在艺术为人民的宗旨下文化传播和艺术媒体的经营,在人民美术网十周年论坛上提出“为人民的美术”的方向,面对河南精神这一提案,对文化艺术与河南精神的关系是怎么看的。

李德哲:就是要激发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河南文化高地建设,离不开各种宣传,让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播成为一种常态,实现河南人在文化上“富起来”“强起来”的愿景。通过送戏下乡,通过基层文化馆的群众文艺辅导,通过广大文艺创作者的积极参与,通过各路媒体的广泛宣传,形成“河南精神”的大气场。

记者:您是周口人,能就本地的事例来谈一下是河南精神落地生根的基础吗、

李德哲:优秀传统文化是过去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光大河南精神,才能使我们的河南文化始终焕发光彩。据统计,一个太康县,截至至2018年7月,受到国家、省、市表彰的“中国好人”“河南好人”“周口好人”“周口市第五届道德模范”“感动周口十大人物”就达90多人次,其中39人被评为中国好人。这些好人好事,就像小溪汇成江河,江河流向大海,成为“河南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河南精神”是一座高耸的大厦,正是这些闪光的人物,构成了“河南精神”的神采之翼,精神支柱。“说英雄,议模范,话先进”不仅仅是口头之语,而是要让他们从人群中率先“站起来”,面向大众,让河南大地涌现出“向好人学习”“向英雄致敬”的热潮,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符号,成为河南精神的形象演绎,成为河南精神的厚重载体,成为河南精神的内涵解读,成为河南广大干部群众对本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的有力支撑!

记者:光大河南精神,才能使河南文化始终焕发光彩。谢谢您接受采访。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