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非遗”让东方生活美学惊艳世界(组图)

“非遗”让东方生活美学惊艳世界(组图)

2019-03-20 11:17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金懿诺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近日启幕的第22届米兰三年展上,融合蓝印花布、丹寨蜡染、阿坝羌绣、苗族百鸟衣等四种中国非遗元素的装置艺术作品《百鸟林》惊艳亮相,让行走其中的人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感受到中国非遗手工艺之美。这件来自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对于传统非遗手工艺“再设计”的作品,仅仅是如今中国设计借助非遗元素赢得世界关注的一个缩影。

对非遗元素的再设计,渐成当下时尚原创设计领域的一种趋势。频频闪耀在设计、艺术类国际展会上的非遗文创,俨然刮起一股摩登的东方美学风。这似乎正印证了日本知名设计师原研哉说的:“越是国际化,越是需要本土化;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本土化资源,是走向国际化最宝贵的素材。”

事实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似在渐行渐远,尤其是传统的非遗手工艺,不少因生活环境改变、传承人缺乏、原材料匮乏等缘故而濒临失传。然而,随着近几年来对非遗保护力度的增加,尤其是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的兴起,大众有了更多接触非遗的可能,这反过来推动了非遗自身的发展。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品类丰富、内蕴深厚的非遗元素,其中既有竹编、蜡染、髹漆等工艺元素,也包括图案、色彩、造型等传统视觉元素,石材、陶瓷、布等传统材质元素。这些古老的、形形色色的非遗元素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视觉基因和审美意境。当它们适应了当下这个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以及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将迸发出不可限量的文化力量和能量。对此,设计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创新途径大有可为。

如何既融入创新设计又不脱离非遗产生的土壤,最终探索出一种符合现代人生活场景、消费价值观的非遗文创产品,正成为设计界颇为关注的新命题。“智构”非遗文创,运用新兴媒介再构、经典元素解构、传统手艺重构等种种创新手段转码非遗承载的文化内核,正成为非遗获得新动能的一种方式。

【新兴媒介再构】

丝绸数码印花IART技术的研发成功,引得国际大牌投来橄榄枝

通过新科技与新媒介的融合与利用,创新原有非遗手艺有了新思路。

研发出数码印花IART技术的杭州万事利丝绸,就循着这样的思路,让人们看到非遗文创走向世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杭州春望》里,“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描写的就是杭州丝绸,其工艺的绝妙——“轻、薄、印、染、绣”,在一方丝巾里呈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作为最大的丝绸生产国,为全球提供了90%的丝和80%的绸。不过受制于品牌理念、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中国丝绸一直处于价值链的最底端,一条国际品牌上千元的丝织品背后,中国企业只赚取低廉的加工费。而杭州万事利丝绸数码印花IART技术的研发成功,引得LV这样的国际大牌投来橄榄枝,今后LV、Dior的丝巾上也将印上这个技术标识。

早在杭州G20峰会上,不仅有用杭州丝绸制作的精美丝巾纪念品,宴会请柬、席签、菜单、晚会节目单、嘉宾礼包、礼宾服装、住所用品等,也都有丝绸元素的体现,而这些都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的新技术解决了目前丝绸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产品透色不均匀、传统手绘或复杂的图案不能精细呈现在面料上等问题。结合人工智能的利用,同一块面料的两面还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图案,再构机器的“双面绣”。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