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笔墨之中的艺术家心态(组图)

笔墨之中的艺术家心态(组图)

2019-03-21 09:57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袁徐冉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上海博物馆举行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已接近尾声,展览以其新颖的布展方式呈现了艺术性、经典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在展览第一部分“董其昌和他的时代”中,着重介绍了董其昌师古人的漫漫求索之路。其中包含了元四家的传世画作,即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剩山图》)、倪瓒《六君子图》轴和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元朝无疑是一个高峰。时局动荡与社会变革导致中国山水画在元朝进一步向文人画发展。自元初赵宋遗民赵孟頫掀起远师董巨笔法的复古浪潮,到元四家追求“忘世暗缕”的道家隐居生活,都体现出了他们独立与自由的心性,并推动着中国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轴 纸本水墨 上海博物馆藏

王蒙作为元朝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数量丰富,尤其是其晚年作品对后世画风影响巨大。本文着重探讨的就是王蒙晚期风格迥异的两幅作品,《青卞隐居图》和《夏山高隐图》。

“隐”而不同

《青卞隐居图》完成于公元1366年。是年8月,朱元璋遣军攻打张士诚,吴兴一带时局动荡。59岁的王蒙作为张士诚的幕僚,面对祖辈世居之地即将遭祸,内心纠结而不安。全幅画作山林繁复幽深,枝杈纵横交织,层层高峰向内趋合,充满了险峻的动势。画面中仅有两个人物,设计为一坐一立,平添一份孤寂与彷徨。

《夏山高隐图》完成于公元1365年。从题款和画面中的官员形象可推测这是王蒙赠与同僚的画作。画幅从上往下观之,上段层峦叠嶂中飞瀑直下,并与中段蜿蜒在山谷的溪流相接。下方左侧右侧均有房舍与点景人物,且各有姿态,极富生活气息。整幅构图表现了夏日山林的秀润雅致以及隐居其中的怡然幽静之趣。

画纸上的笔墨表现

中国画用纸在元之前以绢、熟宣纸为主。到了元朝,由于战乱纸张供不应求,故不求精制的黄麻纸有了一定的市场。与此同时,以元四家为代表的画家进一步研究笔触和墨色变化,因此开始使用生纸和半熟纸。“倪云林、黄公望二家,画中线条如秋草,两边生毛,非粗生纸张,不能充分表现其作风。”而王蒙的《青卞隐居图》也正是采用了这种纸张。

《青卞隐居图》为纸本设色,先用淡墨或湿墨进行皴擦勾描,之后再用浓墨或焦墨点划。半生熟纸能够实现墨色和皴法的繁杂变化,表现渴笔散锋的力道,使得层次愈加分明。在实现卞山本身郁然深秀、枝叶苍翠繁茂的同时,大量枯笔、干笔笔触在画纸上的体现则真实表达了王蒙在作画时焦躁不安的心性。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