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年”李正刚艺术欣赏(组图)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年”李正刚艺术欣赏(组图)

2019-03-21 16:2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简历】

李正刚,笔名李墨,号仙林墨子、二弃画痴。

1953年生于南京,现为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江苏省对外友好交流协会理事,南京市文联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南京颜真卿书画院顾问,南京云谷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特聘画师,中国美协、书协江苏省分会会员,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国家高级美术师。曾任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南京文艺界》主编。研习书画艺术50年。师从亚明先生,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中国画高研班。

李正刚先生先后在北京荣宝斋、国家画院和韩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参加书画联展与交流展,曾六次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大型书画个展,亦曾多次在南京美术馆、徐州博物馆等地举办艺术个展。作品入编《丹青流芳》《新中国美术编年史1949——2014》《图说中国当代美术》等诸多大型书画集,亦被国家画院和有关美术馆、博物院等单位收藏。出版有《中国当代国画名家·李正刚》《李正刚诗文议书论画集》《李正刚书法集》等多部个人书画艺术专集。《美术报》《收藏快报》《新华日报》等专版刊载报道其绘画艺术,《中国书画报》《中国艺术报道》《世界知识画报》等报刊杂志也曾发表其书画作品。多篇艺术论文如:《论书画同源》《论中国画绘画“六字”之要》《试论中国画气韵生发的要素》《黄宾虹与傅抱石绘画之比较》等先后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论文集》《中国传统文化大典(理论与作品卷)》等。

名家评论

实境与情境的融合

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原副馆长、江苏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李正刚的山水画跃动着一种充沛的生命精神。绘画艺术中的生命精神,是由三大要素——画家的生命精神、大自然的生命精神和笔墨语言的生命精神所共同建构的。其中,画家的人格、性情、悟性、学养乃是核心灵魂。李正刚十分重视主体修为,又常与大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同时注重从古典山水画传统和近现代前辈作品中汲取笔墨精华,故而他的山水画创作日见精进。

他的山水画的重要特征是‘实境’与‘情境’的融合。一方面,他坚持到大自然中采风,获得新鲜的感受和感悟;另一方面,他又调动情思,探究意蕴,并将真情实感倾注在笔墨语言之中。因而看他的画既能产生真实感、亲近感,又可感知内在的精神和笔墨性情。这种创作路子,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重要法则的履践。

观李正刚山水画近作,气象宏伟,意境清远,用笔简劲,运墨幽变,向着“气韵生动”的境界迈进了一大步。他的山水画作品给人以雄中孕秀、浑厚灵动的总体印象,细心的观赏者会从中品味出沈周的老到,石涛的豪放,黄宾虹的厚密,傅抱石的洒脱。

思想与诗情的结晶

左庄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

正刚先生所作山水景物既是根植江南山水,更是汲取天下山水状貌神情融于一体,既有雄奇壮美,又有润泽灵秀优美,形成了他不装巧趣、皆得天真之意趣。他始终坚持走现实主义艺术道路,所作山水始终以造化为师,贴近时代、贴近人民大众,抒发为人民大众共享的深情和意趣,观看他的山水画赏心悦目。

40多年来,正刚先生从书画创作过程中彻悟得中国山水画之本质在于对自然生命之感悟和抒写,这在他论画诗文中多有阐述,在其山水画境界营造和使用笔墨中多有表现,这是一般山水画家很少悟得和走进的深层思考及艺术追求。

正刚先生知自然之‘道’,懂山水之‘理’,这使他所营造的山水中的山体、林木、泉流、显晦的云雾、视觉的空间充满了灵动的生命气息。有生命气息的画必生动。这正应合了南齐谢赫在“六法”中提出的“气韵生动”之理。

正刚先生的山水图式师造化,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居可游,善用水墨造境,润泽华滋,尤擅用笔:山体点皴,林木出枝勾叶的笔法皆出自他有修养的书法功力。文人画家作画重书写,借自然山水为载体,笔墨为语言,抒写对自然、人生和自我的情和意。正刚先生是位有思想、有诗文、书法修养的画家。虽过花甲之年,创作潜力有望更大发挥。

清逸之气在笔端

丁涛(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

李正刚的山水画从选择“载体”到审美地表达“载体”,显然有着自身提炼情感倾向的笔墨运变样态。

其一,澄怀观道,写心抒怀。我们从他的山水画作品中不难发现,其选景造境是远离世俗繁华的。他钟情于大自然,醉心于自然美,努力铺设了那么一条“心远地自偏”的田园牧歌式的笔墨之路。他的许多作品,显然揖别了现代化城市景观,而幽情别出、意趣悠然,令人避开烦躁,享受到清风拂面之快慰。作为民族绘画的传统文化,画家以自己的笔墨方式,澄怀观道,介入了弘扬国粹的行列,在深壑清泉中奏响丹青雅韵,谱写生命颂歌。

其二,笔力劲健,墨色淋漓。作者的思想、精神、生命号角、审美势头,往往需要通过具有说服力的艺术语言生动地反映出来。李正刚的山水画创作显然做出了这样的努力。从作品中可以感到作者在大笔点皴、小心收拾、墨色挥洒、情景交织中所洋溢出来的书卷气和人文气。基于作者有着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学诗词素养和书法操练的功力,自然使作品具有了一定的厚度感和审美力度感。作为精神的载体、生命的表白,正刚君的山水画在自己预设的艺术功能中,践行了自己的理想,生发出艺术的感染力。很显然,作者在“道法自然”中求索“逸品”的旨意,分明贯穿于他的山水画创作中,使他的作品不落俗套,而弥布着一种润人肺腑的清逸之气。

以书入画 以情入画

黄鸿仪(江苏省国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美术评论家)

李正刚的山水画注重“以书入画”多以“写”与“线”立形,五代荆浩《笔法记》中用笔四势:筋、肉、骨、气,是他创作时遵奉的法则。他画《云漫朱岩显壮美》,用笔以勾、斫、勒、劈、点、擦……绘出前景山石林木,中景茅亭树丛和远景峰峦流瀑,都是以‘强其骨’的线条勾出,使得形象格外鲜明,再经皴染便构成一派幽深宏阔的意境。在描写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山水时,他则选用不同的线条加以表现。

他的山水画另一特点是“以情入画”,情真意真地挥毫作画。人们常说中国画画家应是“有情”或“多情”的人。对祖国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比热爱的山水画画家更是感情充盈的艺术家。山水画的灵魂是“意境”,而意境则是从“情”而来。情动生意、意生境出,画家内心感情是山水画创作的内在动力。观李正刚一幅幅清新浓郁的江南生活气息的山水画,正是他对出生地南京无比热爱、一脉深情地表现。

古人有“一生悲欢水伴唱”之句。水是江南的特色,要赞美江南就要以水为魂、为韵。李正刚的山水画里几乎都有溪流瀑布的生动形象:有从天而降轰鸣如雷的飞瀑、也有潺潺流水声的清溪细流、更有几条瀑布同泻喧闹和声……这些水的动势形态绝不雷同,每幅画中作者都把充满动感与生机的各种形态的水表现得出神入化,非常生动,这是他长年坚持力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在灵府,触毫而出”的结果。

在当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喧嚣生活中,在你争我夺、蝇营狗苟的人际漩涡里,在令人眩晕的名利物资的诱惑下,一个画家能否心无旁骛、不为名利与人际应酬所累,进入“心静”“境静”艺术创作境界是不容易的。画界一些“取巧”者不求苦练笔墨功夫,一心想走捷径成名成家,不惜代价地包装自己、吹嘘自己。而李正刚却要求自己“低调做人、高格作画。做人踏实不张扬,作画追求高格调。”这是非常可贵的“心性”。黄宾虹有诗:“意远在能静,境深尤贵曲。咫尺万里遥,天游自绝俗。” 道出当世上万物无足以扰心,便入“心静”则“明”的境界,则能洞察宇宙万物之本质,也可为“天地之鉴、万物之境”,作画者心静可登临“天人合一”、“山水既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的佳境。

画藏山林气与士夫气

许祖良(原《江苏画刊》副主编、《东方书画》主编,江苏省美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美术评论家)

李正刚的山水画积淀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溢发出他的传统文化深厚素养,展现了他不同寻常的精神品格。

以自然为师,以生机为运,韵致丰采,神气自出。这是我读其山水画作品后的感受之一。正刚十分重视对大自然山水进行直接深入的观察,并且用心灵去感悟山川景物的风神和丘壑内营,不断增强写貌自然山水的笔墨技巧。其作品山川浑厚,草木华滋,意境深远。在置陈布势上都雄浑大气,恰如古人所云:“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性者,物自然之天;技艺之熟,熟极而自呈”,可见作者的深厚笔墨功夫了。

正刚的山水画创作,甚得以书法意趣入画之妙谛。因其擅书法,行草篆隶皆能,故如其所言,“以书入画画灵动,以画悟书书趣浓。”在他的山水画里,我们可以看到笔法的跳宕,奌画的峻厚,意态的奇逸,精神的飞动,而这显然肇于其书法之功。应当说,书透画中,书画的互渗、互融和互动,是正刚山水画创作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刚在《名山泉喧更幽静》的题诗中写道:“心斋坐忘道家说,物我两忘画执著。得意忘象写山水,道法自然逸品多。”“心斋坐忘”、“物我两忘”和“道法自然”是庄子和老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作者用其来作为指导自己山水画创作的理论箴言。从正刚的中国山水画作品中,我读懂了他的“心斋坐忘”和“道法自然”的深刻意蕴。我总觉得,他的山水画里有着一种静穆渊深的山林气和磊落大方的士夫气,无涉烟火尘俗的浮躁气,这在当下之社会尤其难能可贵。而正刚能乎此,用润泽而明净的笔墨使作品洗尽尘俗的气息,实乃先清其心,心清则气清也。

笔润墨清秋意浓

樊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美术评论家)

在如今十分喧嚣的中国画坛,李正刚先生乃是一位默默耕耘、不求闻达的画家,多年来他沉潜于自己的山水世界,一笔一划吐露着自己对自然的真实情感,营构出一片纯朴清雅的审美境界。他早年曾师从亚明先生,但却不为先师画法所拘。或许是亚明先生慧眼见出他的笔性与沈周颇为接近之处,所以劝他先从沈周画法入手学习,从而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基础。

继而他又能上探宋元,下涉石涛、黄宾虹,多方面吸取艺术营养,消化贯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面貌,尽管这一面貌还在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但传统的基础毕竟使他的山水画拥有了一种温厚清润的格调。李正刚先生的用笔平和、温润,似将石涛那种奔纵恣肆的一面收敛起来,且又不完全像沈周那样坚实凝严,而是参入了黄宾虹的舒展从容,尽管其还在不断调整、磨合,但却足以见出他在吸纳传统、融铸自己绘画语言上的苦心措意,所以他的绘画品位不仅沿续了中国画的正龙正脉,而且能一下就处于一个较高的学术平台。

依我看来,石涛山水的笔法和黄宾虹的墨法对于李正刚山水语言和风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他的山水点法又不似石涛那样生辣、尖锐,而像春泥护堤一般地围绕着山形体貌,他的山水墨法也不同黄宾虹那样浑厚华滋,但其随意自在的鋪写却能显出一种墨气横溢的韵度。概言之,他的山水在点、线、面(墨)的组合中,既能把传统的诸种语言因素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协调一体,又能将自己的主观情趣和追求缓缓自然地表露出来。我尤其欣赏他创作的一系列描写秋色的山水作品,其墨线浑然之中,点缀着斑斑的朱砂秋红,使其以墨色为主调的山水凭添一股生机。古人云:“惜墨如金”。应该说,李正刚在用色上乃是慎惜如金,以至达到别开生面的效果。

李正刚的山水大都取材于徽州地区,这里黄山的雄奇、九华的秀峭以及古老村镇的人情风物皆为他一一收摄于笔下,平远之中的曲折逶迤,高远格局中的层峦叠嶂,其丰富壮阔的自然素材在提炼概括中重新加以安排、营构,显示了画家审美创造的才能。这种安排和营构却并不是对自然的任意裁定,而是一种平等、怡然的交流和交流之中的自如转换。可以说,从传统把握到对自然山水的模写,李正刚似乎过度得十分顺畅,没有丝毫的障碍和勉强,古人的语汇在他的手中成了他表现自然真实的妥贴的艺术资源,而自然山水则为他的审美创造提供了宽适的艺术基石。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李芹(江苏省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江苏美术》主持)

李正刚先生在艺术创作思想上,明确表示坚持现实主义。他说:“作为现实主义画家,我力求艺术创作源于生活。所以每次采风回来我都充满创作激情,经过整理,并集中精力创作一些作品。”结合他的创作实践,我们可以看出李正刚先生的山水画创作继承了传统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优秀传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创作的至理名言,道出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自古以来,历代山水画大师无不重视师法自然。师法自然,探囊得物,得到树石云川,舟桥亭宇,而置陈布势,笔墨丹青,为用心感悟所得。

可以说,当代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寻求着发展衍变新的契合点。……有了现实生活的基础,李正刚先生在创作题材上,避免了重复,而能够不断出新;在笔墨的运用上,既能够吸收前人的笔墨传统,又能够依景而变,具有个人的风格创造。在此之上,他还能营造耐人寻味的山水意境。意境的获得,需要深入生活,只有深入了,才能透过外形表象看到内在的传神的东西。其山川新景象,有新的起伏跌宕、新的光影色调,有新的空间秩序、新的笔墨语言,它们融为一体,共同传递时代的气息、表现主题。李正刚先生的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风格追求,笔墨与意境皆格调高雅。


责任编辑:桀栗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