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试论艺术家自营机构的“商业化”(组图)

试论艺术家自营机构的“商业化”(组图)

2019-04-02 13:24 文章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箭厂空间

图片来源:约娜·惠特克(Iona Whittaker)

从本文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却依然无法尽述的艺术家自营机构产生原因、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在这些机构中成长和成熟起来的艺术家们并未失去过进入商业市场的念头,也从未想过要拒绝优质的商业机构或项目前来敲门的那个瞬间。自营机构的管理者们大都是艺术从业者,感同身受,他们也从未放弃过在艺术空间里为未来即将成为杰出艺术家的创作者铺路的意愿。无论是达敏·赫斯特、萨拉·卢卡斯,还是陈天灼、张如怡,优秀的艺术家仍将不断从自营机构中起步,并逐渐进入主流艺术世界。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去往商业化”的过程。

曾经于1997年参与创建了新西兰寿命最长的艺术家自营机构“房间(RM)”的第一代前身“rm3”,后历任新西兰国家博物馆高级项目经理,现常驻上海的独立策展人和评论家魏皓啟(Hutch Wilco)在采访中曾经说到,“作为亲历者,我认为艺术家自营机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可以说每一个艺术家自营机构都是在其不同的公共基金政策环境下,有着不同历史境遇和个体管理性状的个案。通常来说,在缺乏稳定有力的资金支持条件下,自营机构的寿命期仅为三到五年。刚从大学毕业的艺术生们组建的独立艺术空间,第一年是让人兴奋并充满期待的实验期,第二年开始积累真正的文化管理经验,第三年达到品牌影响力的峰值,大量优秀的展览和艺术项目会在这一年爆发。第四年是最具挑战的一年,也是瓶颈期,艺术家们要思考如何在平台上保持内容生产、行政和财务管理的双向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关注度,艺术创作在这时候反而变成次要部分。很多跨不过去的艺术空间,就会在第五年关闭。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年轻的艺术家们积累了经验和资源,可以由此正式进入艺术产业。”他还说道,“艺术家自营机构更多缘起于一种公社乌托邦式的浪漫主义理想,它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容易长期存活。但只要这种艺术家积极组建非营利机构的现象能够一直存留,其中某一个空间在某一个时间的消失并不是坏事;恰恰相反,有时候这些机构就应该昙花一现,而它们所扶持的艺术家们,有一天也总要走向真正的艺术市场。”

可以说,艺术家自营机构是一种充满着魅力的管理模式,也是一件充满着创意的空间和时间作品。然而,在同时要求“去除商业化”和“去往商业化”的发展进程中,时刻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追求成功商业品质之间的平衡,不得不说,它还是一把迷人的双刃剑。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