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墨彩心意——丁观加书画艺术展” 于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组图)

“墨彩心意——丁观加书画艺术展” 于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组图)

2019-05-06 09:33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开幕式现场.jpg

开幕式现场 

 “墨彩心意——丁观加书画艺术展” 将于2019年4月30日上午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这是出生于上海崇明的著名书画艺术家丁观加先生,第二次携个人经典力作回乡举办展览,而前一次是在80年代的朵云轩,艺术盛事不容错过。 

书画家丁观加,1937年出生于长江口崇明岛。196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师从傅抱石、陈之佛、吕斯百、秦宣夫、杨建侯、亚明、程十发、祝嘉、罗尗子等近现代书画大师。曾任镇江中国画院副院长、院长20年。本次展览是继其2012年在中国美术馆、2014年在广东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2015年江苏美术馆大展之后的又一次集中呈现,共展出“山”、 “湿地” 、“水”和“书法”四个系列共78幅作品,同时还展出书画家创作手稿等珍贵文献资料,反映了艺术家丰富的创造力和多元化的艺术语言。 

开幕式大合影.jpg开幕式大合影

丁观加的绘画,从江南山水的婉约细腻到北方巍巍大山的大气磅礴,书法拙朴不失华滋,信手拈来却别有一番韵味。80岁的丁观加先生,精神矍铄,开朗豁达,“墨彩心意” 不仅是他艺术风格及创作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他人生性格的描绘。他曾说,“画画,画到底,就是画心意”,“心意”也即“新意”,一直到今天,这位已到耄耋之年的老先生在创作、在生活中都始终保持新鲜,始终紧随着时代的步伐。

谈及丁观加先生的具体创作,我们以“山”系列代表作品之一《两棵树》为例,作品描绘了新疆戈壁滩绚烂的秋景,画家打破传统山水绘画南北风格的壁垒,将南北风格熔于一炉,把江南山水的平远结合到新疆戈壁的表现技法之中,其作品既有江南的平远意境,又突现了戈壁滩的苍茫气势;此外,丁观加先生在画面中大胆运用色彩,这是他对大自然的激情在画面中的凝结与绽放。他深情地写到,“在新疆的色彩氛围中……我的心境是那样的激动、舒坦、清悦;我沉静、入迷、梦想”。于是,他努力解构西方印象派的色彩体系,再重新与山水画的用墨原理建构起来,把色当墨来用,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如果认真观看丁观加的作品,不难会在细节处发现更多的惊喜,譬如《两棵树》中的小屋、草地、野牛为苍茫的戈壁增添了温馨的烟火气息,而画中漫步草原的野牛以墨造型,简洁而传神,与数千年前同样地处西部的贺兰山岩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自然亘古不变的蓬勃生命力。 

634803720.jpg

展览现场

在《湿地三月》中,彩墨交融的浓绿背景下,一排白鸟跃然纸上,率真自然,兼具形式美与文人气,一股春夏的清爽之凤扑面而来。远观苍茫,近看可爱,别有一番趣味。古人讲究“卧游”山水,通过欣赏山水画来体悟造化神奇,感悟人生哲理,达到“澄怀观道”的审美境界。在“墨彩心意”展览中,我们也有机会体研古代文人的精神气质。虽不能“卧于床上”,但“立于厅中”就能感受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回复到了生命最初的状态。 

例如观看《劈山图》,我们仿佛跟随画中的人物一起,置身于热火朝天的劈山采矿场景中。而在《江南行》中,我们又变成了青箬笠,绿蓑衣的船夫,在一片烟波浩渺上泛舟,头顶着明晃晃的阳光,欣赏着隔岸朦朦胧胧的美景。

此次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墨彩心意——丁观加书画艺术展”之后,该系列展览将暂告一段落。但是,对于丁观加的艺术创作,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丁观加照片.jpg

艺术家丁观加

丁观加,1937年11月出生于长江口崇明岛,祖籍山东济阳。1960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镇江中国画院副院长、院长20年。作品参加英、日、法、美、俄、澳、加、韩、新、瑞士及我国港、澳、台等地区的二十余个大型画展。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协及中国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彩色四季 纸本设色 120×120cm 2009年

劈山图 纸本水墨 48×51cm 1978 年 

 

责任编辑:石春丽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