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拍卖 > 战后东方抽象艺术上拍佳士得春拍(组图)

战后东方抽象艺术上拍佳士得春拍(组图)

2019-05-10 12:29 文章来源:佳士得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3

拍品编号23

林寿宇(1933-2011)

《画作1964年1月》

油彩 画布

101.5 x 126.9 cm.

1964年作

估价:港元 3,000,000 - 4,000,000

将于5月25日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1950年代,旅居英国的林寿宇接受了建筑学教育,其后的创作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观念启发:注重作品的形式、比例与空间的平衡关系,排除不必要的笔触或肌理的装饰,在画面上营造出严谨理性的建构,正响应了现代建筑先驱密斯·凡德罗在1928年提出”少即是多”的现代建筑主张。《画作1964年1月》被多个乳白色的长方形整齐有序地铺满,其间由浅白色的细线精妙分割,与现代建筑的精简结构遥相呼应。画面上下部分的长方形疏密不一,间隔线条的铺陈深浅有致,而画面右侧两条棕绿色的细线则打破了白色在画布上的绝对统治,个中细节使得略显严肃的画面变得生动,在遵循理性布局的同时又平添几分观看的趣味。

白色是二十世纪艺术史上被广泛使用的经典颜色,因其往往被认为有着丰富的文化意涵——它可以代表纯洁、纯粹,也被认为是无限的象征。1918年,俄罗斯的至上主义画家马列维奇首先在画布上引入了“白上白”(White on White)这一概念,在一个暖白色的方形之中,他用微弱的色差勾画出一个冷白色调的倾斜方形,借两片白方之间的联系与冲突,马列维奇将白色定义为突破色彩极限的颜色,是无垠和无限的象征。

林寿宇的白上白作品可谓是马列维奇《白上白》的一种东方化的延伸,不同于马列维奇的是,林寿宇画面中的不同白色是靠层次来渲染分别的。传统中国画讲究”墨分五色”,林寿宇画中的白色,如墨色一般层次分明。林寿宇的施色过程更是充满了东方禅机——每一层次的白色都经过了缜密的铺排,使画面呈现出宽窄、厚薄、虚实、深浅不一的视觉效果,而只有在极其耐性地勾勒及精准的控制之下,画面方才能呈现如是精确、毫无人工痕迹的冷冽状态。看似极简的画面之下却是极为繁复的创作过程,正应和了艺术家所推崇”一即一切”的道家哲学观念。

林寿宇的油画作品,是西方现代艺术”少即是多”与东方先哲”一即一切”两种极限观念的相遇,在他的画布中,白色超越了色彩的本身定义,成为东西方古今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载体。林寿宇用其独一无二的白色语言,在现代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