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2019(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启动(组图)

2019(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启动(组图)

2019-05-23 06:24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梦无界”——2019(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新闻发布会暨文献展现场

在飞机降落宁波后,我们又驱车80公里,终于到达了本项目——2019(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的所在地。宁波杭州湾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部,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居于上海市、宁波市、杭州市、苏州市的几何中心。当呼吸到微雨中南方独有的气息,一切变得真实起来,公共艺术如何与眼前的这座城市发生关系,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带着好奇与期待,开启了对这座城市以及本次活动的了解。

2019年5月16日,“梦无界”——2019(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新闻发布会暨文献展在浙江省宁波杭州湾新区举行。此次邀请展由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联手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承办,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沈烈毅为策展人,独立策展人、瀚阳艺术中心创始人冯黎敏为此次展览统筹。 

本次展览策展人、艺术家沈烈毅发言

梦无界:艺术与城市的“合奏”齐鸣

本次启动仪式由新闻发布会、艺术家创作调研、文献展及研讨会组成。关于主题“梦无界”,是希望能以“文化梦”打破新区一直以来所提倡的“产业梦、创新梦、城市梦、文化梦、品质梦”之间的界限,以此让五个梦以融贯、流动的形式共同成长,在彼此之间获得回应,为公众生活的各个层面创造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机会。也希望能让艺术与城市共生,让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公共艺术从满足公众需求出发,通过对城市公共环境进行的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规则和设计,因地制宜在城市公共环境跟公关空间中放置具有文化性、形式美的艺术品,达到装点城市环境,体现城市的艺术理想跟追求的目的。作为与大众生活距离最近的艺术形式之一,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本展览也是艺术家们希冀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杭州宁波湾的建设出谋划策。让艺术与城市共生,让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研讨会上说,“公共艺术与现代城市不可分割,公共艺术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栖所,为城市提供着精神和记忆的条件,也是当代艺术思想与定位突破中最重要的产物。”

展览统筹,独立策展人、瀚阳艺术中心创始人冯黎敏主持新闻发布会

公共艺术是与大众分享的艺术

新闻发布会的举办场地刷新了我们对于一般发布会舞台、桌子与大屏固有模式的印象,在我们一进入会场,就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这是参展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欣仿制宋徽宗赵佶《文会图》描绘的“十八学士“品茗雅集的场景,这也与本次邀请展最后参与的18位艺术家的数字相契合。艺术的本意也不是做曲高和寡的事情,艺术邀请大众的参与,最终还是要得到观者的认可,使之可以称为“经典”。经典是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不断被赋值的过程,而作品本身却也成为了它的历史线索。因观者的讨论与研究,作品不断被赋能与增值。经过如此叠加,它的羽翼更加丰厚,它的经典之路也日趋向前。新闻发布会特邀请宁波杭州湾政府领导、艺术家与策展人、媒体人等多方艺术从业者共同参与讨论,这也正跟策展人沈烈毅对于公共艺术是与大众分享的艺术这一概念不谋而合。

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为新区文化顾问,双方交换礼物(左一为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吉青)

在发布会现场,杭州湾新区管委会还聘请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为新区文化顾问。

当天上午,主办方还特地安排艺术家们实地考察杭州湾新区,对新区展馆庵东高速口中心湖公园体育公园十一塘等地进行实地踏勘和创作调研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为本次邀请展寻找创作灵感。艺术只有真正深入进当地人的生活环境,才能与之发生最密切的关系,对风土地势、人文景观、企业概况的了解,让艺术家对于自己的创作能跟当地发生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深入构思。研讨会上各位嘉宾就目前公共艺术在全球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等问题展开精彩的讨论。文献展除了展出确定参展艺术家的画册手稿等,还展出了部分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据悉,目前已确定参展的艺术家有13位,他们是梁绍基、格里·犹大、保科丰巳、许江、谷文达、隋建国、蒂姆·格鲁奇、张克端、管怀宾、郭工、史金淞、安格斯·泰勒、余晨星、王欣、康拉德·肖克罗斯。最终将展出并收藏不低于3-4米的大型作品18件。7月将举行小稿展,11月最终落地。

嘉宾领导与艺术家共同参观文献展

对话策展人沈烈毅

问:本次公共艺术邀请展是第三届,能从持续性的角度说下此类活动的动能吗?

答:其实,早在2011年,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就已与我们联系,希望将艺术注入到城市的建设中。2016年,宁波·杭州湾首届国际雕塑艺术展更像是一个海选赛,面向全世界公开广泛征稿,最终选定了约20余件作品放大落地,但并没有达到我们真正想要的效果。第二届则由其他人承办,跟我们并无关系。直到第三届,我们的想法算是比较好地得到了实现。可以说,这是一个持续了九年的过程。再者,“持续性”与本次展览所提出的“艺术与城市共生”这一理念不谋而合,艺术文化和这片新区的经济发展正在构成合奏,你可以认为,这首合奏只呈现了序曲部分,或是已渐入佳境,但是那真正的浪潮远未到来。因此,第三届公共艺术邀请展也并非一个终止,公共艺术也将持续性地为这片新区注入鲜活的力量。

问:您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以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呢?

答:我可以用个有趣的说法来回应你。在策展过程中,我就像一个拥有双重人格的人:作为艺术家,我需要与自己对话,保持独立的创作思维;作为策展人,我需要跟他人进行对话,协同合作。这次展览更侧重的是对作品的考量,我会从艺术家创作的角度去看待作品、场域、人与这片新区之间的关系,去与参展艺术家沟通。因此,我会特地陪同各位艺术家到杭州湾现场进行创作调研,与土地、人产生互动与交流,以期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能为杭州湾新区带来不一样的气息。此外,策展需要协调各个层面的工作,既需统筹,也要在琐碎的事情上花费精力,而我之所以没有参展,也是想尽我所能将这些工作做好。

问:杭州湾是填海造的,艺术项目的引入属于新区文化建设的项目之一,如何让艺术真正走进当地人们的生活,跟市民发生更加直接的关系?

答:我们一直以来的想法是让艺术介入社会、介入生活。但是在杭州湾新区这里有特殊性,它对于经济和艺术的需求是同时迸发的,因此,艺术不需要以“后来者”的身份进行介入,它可以在最初就存在于此,与新区一同成长、发展,与当地公众的生活相融合、共同存在于时间和记忆之中。而且,这次展览,我们并不想将所有的作品“圈养”在同一处,而是希望各个作品能安置在最符合自身气息的场域中,并反向为这一空间和生活在其中的人创造和谐且独特的艺术氛围。所以,本次展览的作品将放大至3—4米,“散落”在城市的几个角落,如庵东高速口、中心湖、湿地、体育公园、城展馆等。并且,依据场域情况,也会考虑将某些作品进一步放大到20米左右,以更好地与人、空间相契合。

艺术家实地踏勘,走访宁波杭州湾新区城市展览馆

学习并了解新区整体规划,才能更有的放矢的进行有责任的创作

中心湖公园走访勘察现场

艺术家梁绍基先生拍摄创作素材

体育公园考察现场

十一塘勘察现场

来自新西兰的艺术家蒂姆·格鲁奇进行现场记录

艺术家与当地管委会负责人进行交流,了解实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艺术家与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公共艺术参与新区建设等议题

公共艺术——"妥协”与沟通的艺术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参展艺术家许江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参展艺术家隋建国发言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杭州湾新区分局副局长陈弋发言

参展艺术家梁绍基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建筑师王欣,发布会现场设计者

新西兰视觉⾳音乐家、多媒体艺术家Tim Gruchy答记者提问

参展艺术家郭工

宁波前湾新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陈佳强(右一)、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吉青(中)、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杭州湾新区分局副局长陈弋出席新闻发布会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杭州湾新区分局副局长周枫源(左一)、新区教育文体局副调研员、活动办副主任吴冀蜀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家张克端答记者提问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艺术家余晨星

艺术家、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姜俊主持研讨会

《华葵》 许江 40x32x26.5cm 铜

《海山之间》 隋建国 25x17x8cm 光敏树脂

《申江》 谷文达 60x32x30cm 儒石

《折园》 管怀宾 38.5x32.3x38.5cm 铜板 黄铜 青铜铸

《缝纫机》 梁绍基 30x42x20cm 缝纫机 丝 茧

《STORM》(共振形态随机转换器)-蒂姆·格鲁奇-可调节装置-电脑-相机-麦克风-屏幕-扬声器

《不锈钢B-A》 郭工 72x22x39cm 不锈钢

《计算器》 余晨星 280x15x5cm 综合材料

《一个瓶子》 张克端 12x12x30cm 瓶子 宣纸 皮纸

 

责任编辑:石春丽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