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用文物“画”出雍正的“轮廓”(组图)

用文物“画”出雍正的“轮廓”(组图)

2019-07-03 10:26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范昕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一幅清人画胤禛便装像轴,画的则是登上帝位之后的四爷日常的模样,只见一袭靛蓝色常服的他盘腿坐于蒲垫上,脸庞瘦削,精神矍铄,眉毛胡须均已花白。一并展出的寿山石云龙纽“雍正宸翰”可与这个时候的雍正形象相印证,纽雕云如流水,行龙出没云端,飘逸生动。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载:雍正元年(1736)“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红色寿山石苍龙教子钮图书一方,奉旨……苍龙教子钮图书镌‘雍正宸翰’。钦此。于三月十三日……红色寿山石苍龙教子钮图书一方,镌‘雍正宸翰’四字,配做一锦匣,怡亲王呈进。”这一印章经常与“朝乾夕惕”或“亲贤爱民”相配,钤于雍正帝御笔书画之上,印迹至今多有留存。

清人祭先农坛图卷,则为雍正祭祀农神活动留下纪实性的图像。每年开春,皇帝都会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从这幅画上看,三十余名佩戴腰刀、肩扛旌旗的侍卫环列成一个半圆形,簇拥着缓缓行走于前的雍正;画面中心的平地上,聚集着更多的文武官员,他们穿戴整齐,静候皇帝,另有数十名身穿红袍者组成的乐队,钟磐鼓瑟齐备。御道拐弯通向一块高出地面的平台,台上有桌案、香炉等,并有礼仪官员守候,平台中间的方形黄色帐篷里,置有一红案,案上置祭器,内放食品。

现身此次展览的两件雍正穿过的衣服,似乎最能透露出他与众不同的审美。其中一件明黄色描金云龙纹暗花纱男单朝袍,用暗花绣了描金的云龙纹,不事张扬,却也自有一番威严。另一件是月白色缎绣金龙纹铜钉雍正帝御用棉甲,有别于大众熟悉的金黄奢华主调,这套棉甲的上衣、下裳皆以月白缎为地,通体皆平金绣以云龙与火珠纹样,上衣加缀密严之小铜帽钉,下甲则绣以连属平金小长方金铰形甲片,低调却也考究至极。据说,这件盔甲从款式的设计到定型,都是雍正亲自把关的。

“雅”令雍正一朝的工艺品脱颖而出:

看似至简的十二色菊瓣盘里,需要工匠们在细节上投入超乎想象的努力。

雍正帝在位仅短短13年。而雍正一朝的工艺品,却凭借高雅清新的格调脱颖而出,甚至创造了有清一朝艺术审美的巅峰。

雍正一辈子没离开过北京城。据说这与他的性格有关。这是一位凡事都讲究亲力亲为的人,对于他这一朝的工艺品也不例外。无论款式、纹样、颜色、做工,雍正都要品头论足,且自有一套评判标准,务求尽善尽美。雍正一朝留下的有款、可考的器物非常少,但几乎每一件他本人都参与了设计。这些都被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详细记载下来。事实上,雍正对于工艺品的挑剔,不仅仅可以归结于他性格上的“强迫症”,或许更在于,他将文玩雅物视为心灵上的避风港。收藏家马未都就曾指出,雍正即位后,压力极大。在国家的重担之下,他只能把很多内心压力通过艺术品来释放。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