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一朝的工艺品集中呈现出“精细文雅、玲珑秀美”的艺术特质。仅说雍正瓷器,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器型之美,可与以精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其中,雍正瓷器又以各种颜色釉瓷器最为典型——雍正朝的各种颜色釉色泽纯正、雅洁,其品种之富、水平之高均达到历史顶峰。根据唐英在雍正十三年著《陶成纪事》所载,此时已能烧制出多达57种釉彩,可见当时的盛况。
“菊花式盘”即被视为雍正朝单色釉瓷的代表作品。这样的盘子当年每种颜色总共烧制了四十只,据《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锡送来各色磁花盆十二样。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呈览。奉旨:送往圆明园叫总管太监应陈设处陈设。钦此。又送来各式菊花式磁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奉旨:交与烧造磁器处,照此样式,每色烧造四十件。钦此。”这些盘子分别为黄、明黄、姜黄、米黄、白、胭脂紫、绿、葱绿、湖绿、洒蓝、酱、葡萄紫等十二种颜色。通体菊花瓣式,高度均为3.3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11.3厘米。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底有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此次展览故宫博物院即带到上海其中五只,分别为湖绿釉、黄釉、胭脂紫釉、酱釉、洒蓝釉。
这样一组看似至简的盘子里,需要工匠们在细节上投入超乎想象的努力。一方面,瓷器上呈现出来的不同颜色,有着各不相同的施釉方法,比如洒蓝运用的是吹釉,胭脂红运用的是拍釉。另一方面,通体菊花瓣式的盘子表面,宛若一整朵菊花浮雕,这并非一个完整的平面,菊瓣部分有凹有凸,烧制成完全统一的一种颜色难度不小。也正是这样的盘子,藏着雍正的品味,毫不显山露水,细微之处却讲究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