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号”年画坊里摆放的精美年画。实习生 罗杰坤 摄
在霍庆顺看来,杨柳青木版年画可分为娃娃类、侍女类、民俗类、民间故事类、神像类这五大类,每一大类里又可以分出几百种样式。
他介绍,制作杨柳青木版年画包括勾、刻、印、绘、裱五大传统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够一个人去学一辈子。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寓意吉祥,这也是霍庆顺痴迷制作年画的原因。
霍庆顺所在的“玉成号画庄”,最早创建于1926年。“玉成号画庄”历经多次改名,“杨柳青年画互助组”“杨柳青和平画业生产合作社”“天津杨柳青画社”都是曾用名。1993年,恢复名号“玉成号画庄”后,画庄也成了杨柳青年画家庭博物馆。再到2019年,张宏创办了“玉成号”年画坊,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在画庄里体验这个传承了400余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去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张贴年画是“迎春”的重要仪式之一,春节申遗成功,对于提高年画的知名度也有作用。“很多人只知道画上的内容好看,对画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却一知半解。”霍庆顺告诉新京报记者。
霍庆顺表示,年画是中国古老而珍贵的民间艺术之一,其中包含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寄托。他在父亲的指导下享受着年画带来的乐趣,也希望全家人传承杨柳青年画技艺这一文化瑰宝,让杨柳青年画“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