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造化自然是我师

造化自然是我师

2025-09-09 16:09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旭东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家名片:

刘华安,男、1968年生,乐清市公安局信访科原副科长,一级警长,一级警督。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工委会委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乐清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乐清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乐清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等职。2012年师承著名画家林宣文先生,2014年深造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师从刘宗汉教授。书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和政法系统重要展览并获奖,多次在全国、省市各大新闻网报道及刊登。

图片

图为刘华安在其工作室创作

自然造化是我师

___雁山八贤之刘华安印象

李旭东/文

明代董其昌云:以自然之蹊径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何谓自然?天地万物,宇宙星河也。一个优秀的画家,当以自然为师,天地为师,方可物我相忘,心与物游。刘华安,就是这样一位书画家。

与华安因书画相识,并以兄弟相称,不觉匆匆二十载过也!近读其山水花鸟,顿感耳目一新,感受良多。

图片

图片

图为刘华安山水作品

刘华安的画作,师法古人,用笔自然,所作山水云烟,意境旷远,气韵生动,读其作品,如入画境,如间其人,云烟深处,自然造化,见于笔端。多年来深耕砚田,在笔墨纸砚见穿行,使他的作品既重笔墨,又重逸趣。笔墨丰富多变,沉酣苍劲,构图繁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在他的笔下,林岚郁茂,气势苍茫,层峦叠嶂,云烟满纸!

石涛云:“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一个优秀的书画家,既要加强对笔墨的理解和锤炼,又要从古人中汲取精华。更要师法自然,寻找适合自己的笔墨语言,笔墨形式。同时更要以自然造化为师,“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也。刘华安深谙此理。工作之余,他的足迹遍布各地名山大川,勤于写生,反复思考用笔,造型,构图。张璪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揭示中国画观察和表现的艺术关系。师造化,不仅是对景写生,还应是对自然万物之观察,思考,选择,提炼。板桥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而意者,即是心源也。在画家眼里,眼中之山水,而非胸中之山,胸中之竹,亦非眼中之竹。而将胸中之山水,变为纸上之山水,则需要画家对笔墨的理解,对自然万物的理解,对生活的理解,对芸芸众生的理解。  

图片

图片

图为刘华安山水作品

刘华安擅作山水,偶作花鸟藤萝,作品以书入画,清新脱俗。游弋在笔墨性和性情之间,颇具妙趣和自然。观其山水藤萝,鱼虾草虫,无不笔从心发,墨自韵来。刘华安的山水画,在用笔、用墨、用色上恣意放纵,不拘定法,在整体布局上,纵横交错,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枯笔中有湿笔,焦墨中辅以淡墨,浓、淡、干、湿、焦运用自如,恣肆中略带沉稳,平淡中更见神奇,真正彰显了其刚柔相济的笔墨个性。

图片

图片

图为刘华安花鸟作品

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云:“笔以立其势,墨以分阴阳”,中国画亦讲究笔墨技巧,尤中笔势与体势,山亦苍苍,水亦茫茫,何以现之?唯有笔墨也。刘华安的山水,强调用笔的主导,骨法用笔,一幅画中,见笔见墨,水墨兼容,干湿得宜。华安作画,喜长锋散锋用笔,大笔如橼,长锋横扫,气势如宏,力可抗鼎。

看一个书画家的作品,不是看他受到某位名家的影响,也不是看他是否临摹的大量的作品,而是看他的作品里是否流露了画家的性情,画家的画面里,是否流淌着自然和文化的气息,这一点,刘华安做到了。

图片

图为刘华安书法作品

造化自然是我师。艺途漫漫,祝福书画家刘华安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注,本文作者李旭东,笔名逸人,书法教育工作者,艺评撰稿人)

责任编辑:一凡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