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形质与情性的辩证交响——孙过庭《书谱》真草书体论探赜

形质与情性的辩证交响——孙过庭《书谱》真草书体论探赜

2025-09-08 11:3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孟云飞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审美演进:书体嬗变的历史逻辑

钟繇《宣示表》尚存隶书波磔,点画形质未臻完善;至王羲之《黄庭经》,真书形质始备。此时期书家通过"备精诸体"(《书谱》),在篆隶遗韵中锤炼点画质量,恰如孙过庭所言"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强调形质的首要性。

智果《心成颂》首倡"澄心运思"的创作观,预示情性表达的自觉。张怀瓘《书断》评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正是草书使转达至化境的标志。敦煌遗书P.3561号蒋善进临《千字文》,真草并置的对比效果,直观印证孙氏"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的警示。

米芾"八面出锋"的刷字法,将真书点画融入行草使转;赵孟頫《六体千字文》通过跨书体临摹实践"真草相通"理念。这种历史演进印证了孙氏论断的前瞻性:书体发展必须遵循"兼通—互补—共生"的规律,任何偏废都将导致艺术生命的枯萎。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