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学书贵在“取法乎上”

学书贵在“取法乎上”

2025-09-10 10:37 文章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学书心得】

作者:张胜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学习书法学什么?从哪里开始学?怎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高效的?这些是初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学习书法首先要学习书法隐藏着的共性。这里的共性,是指书法里面蕴含着的普遍的、一般的规律,相对稳定不变的那部分要素。越是共性突出的书法,越能突出书体本身固有的美感,越符合书写自然的规律,越没有“脾气”,它能反映出书写者心态的平和简净。

华岳是尊(书法) 张胜伟

初学书法,寻找共性,宜从“正书”入手。正书包括篆、隶、楷三体,其中隶书乃楷行草母体,下承魏晋,开张大方,简约厚朴,不具楷化笔法,少雕琢之迹,适合书法基本功训练。如果特别钟情于行草书,则须从楷书入手打基础,通过楷书为后续的行草书立架子、正体势、稳基础、练笔法。可选“平中寓奇”的楷书字帖学习,如陈朝智永楷书《千字文》、隋代《龙藏寺碑》,唐楷则学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或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这些书法笔法简净自然,继承了魏晋风气,不像盛唐后圭角毕露,工艺化、美术化倾向显著暴露。由此而入,不易染上积习。

学习书法,临帖是最有效的一条路。有人说选帖如拜师,可见选帖的重要。我们开始习练书法时,最好是选择处在书法发展成熟阶段的、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经典来学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不入歧途。经典书法是书法共性的集大成者,也是书法传统的代言者。经典之所以成立,一是因为技术上完备、全面而有高度;二是经过时间的淘洗而保存下来,审美上已被人们普遍长期接受;三是背后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信息。

临帖是一种发现,发现帖子所蕴含的结字、运笔的技术手法、规律和道理。临帖的方法有摹写、对临、意临、背临之分,每一种临法的侧重点不同。首先要详细观察分析法帖,发现法帖的结字规律、笔法规律、章法规律和审美特征,正如南朝王僧虔所说,“纤微向背,毫发死生”,能否做到眼到,决定了能否手到。看到书法的细节,更要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把来龙去脉弄清楚,才算学到了技术。如果只是不求甚解地抄写,手对单字的记忆是有了,但一到创作就又是一盘散沙。眼到以后,还要通过手的反复摹习、脑的不断分析,强化脑与手对这些规律特征的记忆。所谓手的记忆要靠量的累积,使法帖里蕴含的技术手法转化并固定到习书者手上;而脑的记忆靠对法帖的精研深思,充分掌握法帖从宏观到微观的特征及规律,这样技术手法就也了然于心。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