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知觉斋主人黄锦祥考证,《史公纪赞碑》原碑的题额是篆书,也是出自柳公权之手(“篆额”部位已佚失),其次帖本尾页“刻玉册官邵建和并弟建初镌”内容缺失。此碑建于“会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日期明确),并由刻玉册官邵建和跟他的弟弟邵建初镌刻。到目前为止,整个帖本仅存有42页珍贵的《史公纪赞碑》正文,内容如下:
【释文】《唐皇帝述史公纪赞碑序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盖自上古以来,事不可考最为难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考之,《尚书》独载,唐虞他无所考矣!及夫游历四方,访其遗风,予尝西游峒北,过湪鹿,东渐于海隅,南观于苍梧,所至之处,长者遗老各有所称述。黄帝尧舜之处,令人凭吊,不置风教,虽殊予所历者,与圣经不其相远也。经之缺略,诚不完矣。复诵世赞云:“孔子至圣也。”余何能赞一辞,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圣人,非人所能至,然此心向往而窃慕之。尝伏读其书,觉其道德仁义充塞于天地之间,因而想见其为人,及适鲁而拜观。
孔子之庙堂遗风犹在,见其车服,有神圣之容,礼器存雍和之色。俊秀诸生,时习礼于其家,真令人低囘。歎!美于门墙之下,不忍遽去也。余欲赞:“孔子而不可,以名言因思天下,有位之君王,与夫立功立德之贤人。”君子亦云:众矣,生在当时,莫不以为荣及其没也。则杳然已焉。若孔子不过一布衣耳,非有国有位者也。自其没后,数百年间相传已廿余世,无论道德崇奉不衰,而斯文一脉,凡为学者宗。上自天子王侯,下遍中国,凡习《六艺》者,皆折衷于夫子,岂古君王贤哲之所能及哉!
余稽古而酌今,欲赞:孔子终不能赞一辞,但约略想见之,猗欤休哉!可谓至圣矣!
御述:上古已往之,纪赞发为文章,以思表见于来世,以为斯记。
会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