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2025年度最美人民艺术家——白杨

2025年度最美人民艺术家——白杨

2025-11-17 16:59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编者按:艺术的真谛,在于以美育人。以当代中国著名龙梅大师,深耕当代画坛的艺术巨匠白杨<刘新利>先生以画龙梅成就斐然,享誉全国。白杨创造性的把龙与梅这一意象符号,绝非简单叠加,而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资源创造性的整合与升华。在艺术上构建起力量与风骨,腾飞与坚守共生的义意空间,把民族困境中的精神重塑,最终实现龙觉醒力量与梅不屈风骨的民族精神共鸣。白杨龙梅作品正践行并实现这一价值,也是这一历史性文化创造在视觉艺朮领域的杰出代表和里程碑式的人物。恰是人民美术网推荐倡导的传播艺术正能量的生动实践。白杨艺术作品价值和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重大。

deateztuhno94fzhv2.jpg

【艺术简历】

白杨,原名刘新立。著名国画家、客座教授、研究员、中国龙梅创始人。

1950年出生于西安。早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深造于中国画研究院高级研修班。历经五十年的艺术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蜚声海内外,被画坛誉为中国著名龙梅画大家。1995年荣获“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其作品和专辑被国内外多部名家艺术大典收录。2001年《人民画报》、《中国画报》向全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推荐介绍。作品先后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在各种杂志报刊发表数百幅。

现为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历史博物馆特邀画家,陕西省盛世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东方艺术院副院长,西安大唐国画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国际书画交流协会副会长,兰州军区老战士大学教授,中国黄帝陵颂祖碑林委员会委员、西安收藏协会艺术顾问、西安収藏协会名誉会长,天下史馆高级顾问,中国人才库评审专家,陕西教育学院艺术导师,陕西名人档案馆收藏画家。西安雁塔题名艺术顾问。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

白杨先生以画龙梅闻名于世、独树一帜,多次举办个人画展。2005年、2006年在古城西安,举办龙梅画大展,引起轰动。作品先后被中国历史博物馆、陕西省美术馆、国家领导人纪念堂、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西安市人大、大雁塔文馆所等单位和政府首脑国家元首收藏。广泛流传东南亚、欧美等国。中国黄帝陵大厅悬挂《龙梅神州图》;长庆油田龙梅厅《龙梅图》即先生大作。近年出版有《白杨书画集》、《白杨龙梅辑》、《白杨龙梅精品集》、《胜利之路》等,发表论文有《民族文化的主流精神》、《新时期梅意象的定位》、《龙骨梅魂的艺术内涵》等。2008年被陕西省政府评为“改革开放40年'影响陕西’贡献陕西文化名人”2009年荣获“西安首届国际书画博览会”银奖;2010年被陕西省政府评为“助推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十大书画名家”;2010年11月18日荣获陕西省政府“十二五”科学发展文化教育贡献奖。2013荣获西安收藏协会卓越贡献奖,2018年荣获西安收藏协会终身成就奖。先后出版中国邮政各类邮票八套。2024年元旦,在一带一路幸福林带成功举刅个人画展和龙梅组歌音乐会,开创了中国美术和音乐结合的先河,在国内为首次,中央电视台和陕西,西安电视台都做了报到,在国内引起极大的轰动。中国邮政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特发行一组龙梅作品纪念邮票。

近年中国邮政发行邮票七套,今年世界反法西斯及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又发行邮票二套。

deatf7ayqdf0l7ypaj.jpg

白扬龙梅的伟大创新和伟大创造,深入研究白扬先生龙梅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定位。

龙梅共舞:论中国龙与梅花意象结合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义

摘要:

中国龙与梅花,分别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图腾与自然物象领域的至高符号。龙,象征着权威、力量、腾飞与祥瑞;梅,代表着坚韧、高洁、傲骨与希望。二者的结合,并非简单的图像叠加,而是中华文明深层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融合与诗意升华。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龙梅”意象结合的多维伟大意义,从历史渊源的追溯,到文化内涵的剖析,再到哲学精神的融汇,最终落脚于其在当代社会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引领作用。论文认为,“龙梅共舞”的意象,凝练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坚韧不拔的双重民族品格,是面向未来、构建文化自信与讲述中国故事的强大精神符号。

关键词:中国龙;梅花;文化符号;民族精神;文化自信;意象融合

deatmlgpnhjymyhlbj.jpg

一、引言:伟大符号的相遇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符号体系中,龙与梅犹如两颗最为璀璨的星辰,各自照耀着不同的精神疆域。龙,作为虚构的灵物,贯穿着中国的神话、历史、政治与民俗,是皇权、民族与神秘力量的化身,其“升腾九天、呼风唤雨”的形象,寄托了先民对自然力的敬畏与征服的渴望,以及对族群繁荣、国家强盛的永恒梦想。梅花,作为真实的植物,则在寒霜冰雪中绽放,以其“凌寒独自开”的独特生命节律,被历代文人墨客赋予了人格化的崇高品质,成为君子德行的象征,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范式与价值取向。

deatn1t3dxvsikffeh.jpg

当“龙”的磅礴力量与“梅”的坚韧风骨相遇,便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一结合超越了单一符号的局限性,构建了一个更为丰富、立体、充满张力的意义空间。它不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主题,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哲学表达,是中华民族对自身命运、品格与理想的集中阐述。因此,探究“龙梅”结合的伟大意义,实则是在解码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探寻其于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内在动力。

deatn8938d7ayrsl92.jpg

二、历史源流与意象结合的演进

龙与梅作为独立符号,其历史源流皆极为悠久。龙的形象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图腾,历经夏商周的演变,至秦汉而定型,成为皇权象征,再至宋元明清,逐渐世俗化,深入民间,成为吉祥、智慧的代名词。梅花的文化意蕴则肇始于先秦,兴于魏晋,盛于唐宋。南北朝诗人陆凯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开启了梅花作为友谊与高雅象征的先河;至唐代,梅花因其耐寒特性开始与士人的品格相联系;宋代则是梅花文化的巅峰,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典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哲思,尤其是陆游与国家领导人的《卜算子·咏梅》,一哀婉一豪迈,共同将梅花的精神境界推向极致。

deatnd7tdar4t0vlpu.jpg

然而,龙与梅在艺术与文学中的直接、紧密结合,并非古已有之的主流范式。二者更多是在各自的文化脉络中平行发展。龙常见于皇家建筑、服饰、器皿,体现其威严;梅则多见于文人画、诗词、园林,彰显其清雅。二者的结合,是一个渐进的文化创造过程,其深层动力源于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尤其是面对挑战与困境时,对自身精神资源的整合与重塑。

deatnp52fcu6fucepe.jpg

在民间艺术中,早已存在“龙绕梅枝”、“梅报龙春”等吉祥图案,寓意着强大力量(龙)守护着美好与希望(梅),或预示着在权威力量的庇佑下,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这种结合虽略显朴拙,却奠定了二者互补共生的基础。真正使“龙梅”意象获得深刻哲学与时代意义的,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奋发图强的宏大叙事中,对传统符号的重新诠释与激活。此时,“龙”不再是封建皇权的专属,而是化身为觉醒的、奋斗的中华民族本身;“梅”则以其在严寒中绽放的品格,精准地隐喻了民族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守气节的精神。至此,龙与梅在“民族精神”这一最高层面上实现了完美的交响与共鸣。

deatqm79bvb9xoocbu.jpg

三、文化内涵的互补与升华

“龙梅”意象的伟大,核心在于其文化内涵的深度互补与精神层面的相互升华。

1.力量与风骨的结合:刚柔并济的完美典范

龙代表着至刚至阳的力量。它遨游四海,飞腾九天,掌控风雨雷电,象征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行动力与变革力。这是一种外向的、扩张的、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而梅花则体现了至柔至刚的风骨。它不与百花争艳,在万木萧疏之际,以纤细的枝条承载冰雪,以幽微的清香传递春讯。这是一种内向的、坚守的、静默抗争的伟大韧性。

deattkruplzvbg54cq.jpg

龙与梅的结合,正是“刚”与“柔”、“动”与“静”、“力”与“德”的完美统一。一个有力量而无风骨,易流于霸道与野蛮;一个有风骨而无力量,则难免脆弱与无奈。唯有如“龙梅”般,既拥有龙腾四海的磅礴力量,又具备梅傲霜雪的坚贞风骨,才能成就一个真正强大而不可战胜的生命体或文明体。这正契合了中华文化“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核心哲学。

deatu6v18va5hjx9jq.jpg


2.腾飞与坚守的辩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龙的意象指向“腾飞”与“超越”。它代表着对现状的不满与突破,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与抵达,象征着远大的理想、宏伟的蓝图与辉煌的成就。梅的意象则关乎“坚守”与“忍耐”。它立足于严酷的现实,在逆境中扎根,在寂寞中蓄力,象征着对原则的恪守、对信念的执着与对希望的等待。

deatulfwxh05jd5nvl.jpg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既需要有“龙”的腾飞之志,仰望星空,追求伟大复兴的梦想;也需要有“梅”的坚守之姿,脚踏实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龙梅”意象告诉我们,真正的腾飞源于坚实的坚守,而长久的坚守最终是为了实现辉煌的腾飞。二者互为因果,辩证统一。没有坚守的腾飞是虚幻的泡沫,没有腾飞的坚守是无奈的困守。

deatv2gede75zmrgk3.jpg

3.祥瑞与希望的共生: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期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祥瑞的征兆,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梅是报春的使者,其绽放预示着严冬将尽,生机盎然的春天即将来临。二者都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深切期许。

“龙梅”结合,将这种祥瑞与希望的寓意加倍放大。它象征着在强大、智慧力量的引领和守护下(龙),即使经历最严酷的考验(冬),也必然能冲破黑暗,迎来光明与繁荣的春天(梅)。这一意象给予了人们巨大的心理慰藉与精神鼓舞,尤其是在民族面临危机或处于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时,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前路,坚定信心。

deau0rkmim4miudjcl.jpg

四、哲学精神的深度融汇

“龙梅”意象的深层魅力,还在于它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

其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龙,虽为神物,但其形象融合了多种自然生灵的特征,其职能亦与自然现象(雨、水)紧密相关,体现了先民对自然力的理解与融合。梅,是自然的造物,其生命节律与四时更迭相应和。龙与梅的结合,是将人的精神追求(通过龙的力量与梅的品格来体现)与自然的运行法则相统一,是“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生动体现,完美诠释了“天人合一”这一最高哲学理想。

deau2r10004rvnzwlh.jpg


其二,是“阴阳和合”的辩证思维。如前所述,龙为阳,梅为阴;龙为动,梅为静;龙为显,梅为隐;龙为用,梅为体。二者的结合,并非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相反相成,相济相生,共同构成一个和谐、平衡、充满生命力的统一体。这深刻反映了中华文化注重整体、关联与平衡的思维方式。

deau3ysqqn2pknmxlr.jpg

其三,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周易》中的这两句名言,恰好可以对应龙与梅的精神。龙之腾飞,正是“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梅之承载冰雪、散发幽香,正是“厚德载物”的诗意表达。“龙梅”意象,因而也成为理想人格的象征:既要有龙那样奋发进取、刚健有力的行动力,也要有梅那样包容困苦、滋养德行的承受力。

deau4mlbx6f93tzapr.jpg

五、当代意义与价值引领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龙梅”意象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活力与重大意义。 

第一,它是构建文化自信的强大载体。

文化自信需要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龙梅”意象正是这一转化的杰出范例。它汲取传统养分,又回应时代关切,以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与文化感染力的符号,向世界也向国人自身,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既有腾飞于世界的雄心与能力(龙),也有历经磨难而初心不改的定力与风骨(梅)。这种刚柔并济、智慧而坚韧的民族性格,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

deau5m6qw1kewgzyim.jpg

第二,它是讲述中国故事的精妙叙事。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龙梅”意象提供了一个超越语言隔阂的视觉叙事。一幅龙梅画作,无需过多文字解释,其形象本身就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文明,一个在挑战中不断奋起的民族,一个追求和谐与希望的国度。它打破了西方世界对中国龙时而存在的误解(如视为邪恶象征),将龙的正能量与梅的高洁品格相结合,展现了一个可敬、可亲、充满智慧与温情的中国形象。

deau6faq1jx6w4txv6.jpg 

第三,它是凝聚民族认同的精神图腾。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凝聚力至关重要。“龙梅”作为融合了力量、美德、希望与智慧的复合符号,能够有效地激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同时,我们血脉中也流淌着“梅花”那般不屈不挠、坚守气节的基因。这一符号有助于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deaubj8zf1an7tptjt.jpg

六、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龙与梅花的结合,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是一次伟大精神符号的诗意联姻。它并非偶然的艺术拼凑,而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自身精神特质不断凝练、升华的必然结果。这一结合,在内涵上实现了力量与风骨、腾飞与坚守、祥瑞与希望的互补与升华;在哲学上融汇了“天人合一”、“阴阳和合”等核心智慧;在当代,它更成为我们树立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凝聚民族认同的宝贵文化资源。

deaue8oqm40ztbyrta.jpg

“龙梅共舞”,舞出的是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坚韧与辉煌。展望未来,这一充满生命力与想象力的文化意象,必将继续作为一盏精神明灯,指引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始终保持龙的豪情与梅的定力,从容自信地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一凡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