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佛像供养人,北魏,敦煌莫高窟出土,敦煌研究院藏
敦煌莫高窟出土了一幅北魏时期的刺绣佛像供养人,绣地为本色绢,背面残存部分橘色绮和米色龟背纹绮。此刺绣原来可能曾悬挂于寺庙或洞窟中,残损严重。刺绣的中心部分应是一坐于莲花座之上的佛像,着红色袈裟,作双脚盘坐的结跏式。佛坐莲座,莲花为复瓣覆莲,由红、绿等色线分层绣出。
佛左侧的菩萨站于莲盘之上,仅存右手,下着绿裙,两腿间垂红色腰带,红色帔巾亦下垂,十分飘逸。佛和菩萨之间,穿插有不少忍冬纹。佛像及莲座残存高约26厘米,推测原高约在80-90厘米上下,而两侧菩萨原高可能在30-35厘米左右。因此,这幅佛说法图的两侧上部可能还有菩萨或是飞天。这与北魏时期的一些佛说法图和雕刻非常接近。刺绣最下方为供养人和发愿文,从发愿文的落款来看,此刺绣为广阳王慧安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所施。
《洛阳伽蓝记》载宋云、惠生使西域时见当地“悬彩幡盖,亦有万计,魏国之幡过半矣。”这类绣有佛像的幢幡,在当时就称为“绣像”:“每讲会法聚,辄罗列尊像,布置幢幡”,也就是说,它是僧人进行讲经说法时悬挂的,通常由施主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