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浅议唐代“凹凸花”所带来的视觉感(组图)

浅议唐代“凹凸花”所带来的视觉感(组图)

2021-01-22 09:19 文章来源:艺术与设计  作者:徐旷之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浅议唐代“凹凸花”所带来的视觉感

最近几年,从iMax电影到迪士尼乐园,从虚拟现实游戏到teamLab展览,时下的消费体验已经越来越趋于“沉浸”。在新媒体艺术得到长足发展的今天,“沉浸”一词通常被用来描述虚拟现实的一个特性,也往往让人联想到新的技术与时尚。但其实,沉浸式体验(Immersiveexperience)早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存在,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创作于一万七千多年前,身处洞穴之中,你会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在沉浸感上甚至强于一些现在的VR技术。在历史上,宗教往往善于营造沉浸式空间,让身处其中的信众忘记时间和自我的存在,以便进入神秘的精神世界。视觉艺术也因其善于制造幻象的特质,而成为必不可少的沉浸媒介。

相比于西方,中国由于文人思想长期占据着审美系统的主导地位,难免有着排斥感官经验的传统。但在主流话语之外,我们实际上保存着更为多元的视觉文化资源,尤其在佛教艺术中不乏有关沉浸式体验的探索。而敦煌莫高窟作为印度、西域和中原佛教思想、艺术的汇聚之处,更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石窟式沉浸空间。

“凹凸花”与莫高窟的沉浸式体验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状有千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一代代禅师相继在此建洞修禅,到隋唐时期这里的洞窟已有千余个。对于乐僔的经历,一般认为这是描述禅师入禅时眼前浮现的一种幻象。按照佛经的说法,坐禅僧人在禅定中能否见到这种幻象,是能否成佛的标志。而所谓“禅定”,简单说,就是要求僧人杜绝一切尘世杂念,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让精神进入到一种虚幻的佛国幻境。因此,如何将修行的场所营造成一方易于产生视觉幻象的空间,便成了僧人最根本的诉求。在唐代莫高窟,一种叫作“凹凸花”的装饰被大量绘制在石窟的内壁,正是这种装饰艺术在空间致幻上无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