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组图)

“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组图)

2021-11-12 11:09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3

图3,大足龙港镇报恩村宋墓出土的勾栏童子像

圆觉问法:菩萨的救赎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29号圆觉道场,窟内高、宽各有6米多,进深近11米,是大足地区最大的洞窟。窟内正壁中间雕刻毗卢遮那佛,其两侧分别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在毗卢遮那佛对面有一圆雕跪坐、双手合十的菩萨,是窟内左右壁十二尊菩萨的代表(化身),他正在向佛陀问法。这十二尊菩萨称为圆觉菩萨,他们与毗卢遮那佛互动,构成了《圆觉经》的经典场面。药师佛是东方琉璃净土世界的教主,与其对应的则是教化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阿弥陀佛,二佛与毗卢遮那佛组合在一起,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多元性和世俗性。圆觉道场中的圆觉菩萨,头戴有多组卷曲花鬘的宝冠,花鬘间有化佛。菩萨脸形圆润,五官精致,呈现年轻女性的秀美气质。这些造像的衣饰虽然颇为厚实,但衣纹圆润饱满,线条流畅舒展,丝毫不见有任何生涩之处,整体呈现出一种出尘脱俗的气息。

同样表现菩萨题材,大足北山第136号转轮经藏窟呈现了另一种艺术风格。洞窟正中石刻转轮经藏,华美壮丽。所谓转轮经藏,是汇集经典并置于转动的轮子上之意,象征法轮常转。该窟主尊为释迦佛,两侧侍立迦叶、阿难,以及观音和大势至两位菩萨,两壁还雕刻了六尊菩萨,其中有四尊被认作观音造像,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菩萨信仰之盛,尤其是观音信仰与世俗生活的关联更为紧密。

这些观音造像中,有一尊六臂的日月观音保存特别完好(图4)。这尊观音像的造型手法与宝顶山大佛湾圆觉道场的菩萨有明显差异,其帽冠像是一个装满鲜花的花篮,充满了生活气息,而后者卷曲的花鬘和化佛更具有神圣的仪式感。菩萨胸部的璎珞尤为精细华丽,但衣饰的雕刻却趋于平面化,与大佛湾圆觉道场菩萨的那种饱满圆润样式区别明显,显示出匠师们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宝顶山大佛湾圆觉道场造像,与大足比邻的安岳县石羊镇华严洞造像很接近,后者同样是宋代石刻的巅峰之作,但年代要早于大足,因此当地人流传大足宝顶山圆觉道场的雕刻技术师承可能来自于安岳,而大足北山转轮经藏窟则应该是代表了另一种雕刻传统,更注重世俗审美趣向和装饰意味的表达。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