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不知城市喧——倪永书法篆刻作品展在温州市文化馆开展(组图)

不知城市喧——倪永书法篆刻作品展在温州市文化馆开展(组图)

2022-11-08 09:5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适我无非新」 

文/ 东君

壬寅徂暑,骄阳似火,书家倪永与我坐在空调房里闲聊。倪君说,他近日完成了一组书法作品,只有寥寥十字。我问,十个字如何构成一组?答,用不同的书体写相同的十个字。他随即在长案上摆出二十多幅已经写就的书法作品。果然,这些作品只有“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十字。这十字出自王羲之的《兰亭修禊诗》。同样的字,以不同的书体呈现不同的取向与趣味,似有与古为徒的意思。回到家中,我又在灯下把倪君的字细看一遍,竟感觉一室之内也有了水边宴饮、山间游春的气息。心想,这倪永,莫非是在纸上筹办了一场雅集?再想,入其髙会者除了一些年代久远、已经不详其名的书家,还有王羲之、怀素、颜真卿、苏东坡、米芾、黄庭坚、张瑞图、八大山人、王铎、赵之谦等,来头可真不小。这么多古人通过倪永之手,聚在一起,以水墨的语言展开了无声的对话,也算是书法家的一次穿越时空的玩法吧。

隔些日,又听说倪永要在温州展览馆举办书法篆刻作品展。他给我展示了他近三年来创作的一部分作品:书法作品有真行草隶篆诸体,均以对联、条幅、手卷、中堂、扇面等形式呈现;篆刻作品也呈现出甲骨文印、金文印、战国古玺、汉印、将军印等多样化风格。在倪永那里,千万个字与十个字没有什么区别,重要的不是写多少字,而是参透每个字具有的千变万化。

倪永的名字里有个“永”字,所以,其书从“永字八法”中来大概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现在看到“永”字,我会想到王羲之,也会想到倪永。二王书风,在倪永那里就是一贯持守的正道。在中国书法艺术里,二王就好比一根线,有没有这根线很重要,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在书写过程中稍有偏离,这根线就会出现,把他拉回来,得以归正。然而,书学二王的人,浸淫既久,往往都想跳脱。看得出来,倪永也试着在二王之外,寻求笔墨间的新意。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这一句诗大致可以道出倪永书风之变。

“群籁虽参差”,这“参差”二字用得极是精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多元化的意思。倪永的书法作品,也有“参差”的笔法,可以说是无一字不合古人,无一字不出倪君。比如一横,他用隶书笔法来写时,让我想到卫夫人当年所说的“千里阵云”;同样一横,若转而采用行书笔法出之,则让我仿佛看到苏东坡所说的“木杪看桥横”。同样的字,以不同的书姿,呈现不同的书写气质,也可以见出由外至内的变化。但有一点很重要,倪永的字,无论怎么变,都不离法度,这个法度,就是历代书家确立的。

“适我无非新”的“新”,就是“学古出新”的“新”。书学二王以上,或二王以下,是他求新求变的一种方式。他学“散氏盘”“毛公鼎”笔法,有意打破平正之态,参以涨墨,在线条的“古质”里添加了“今妍”;他学魏碑,去掉的是那种工匠气,呈现的是一种自然率真的“书写性”;他学赵之谦,非徒得其外形,还可以见赵之谦那种“下笔有犯险之心”的笔墨技巧。总之,他学诸家笔法,都不难看出他对书姿的自我调校。

这六十多幅书法,既有前人的风致,又不乏个人的面貌,我由此看到了不同的倪永:这一个倪永与那一个倪永之间,仿佛也展开了无声的对话。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与其说听到了“群籁”,不如说是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参差的声音。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