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影像收藏虽是小生意,却是大事情(组图)

影像收藏虽是小生意,却是大事情(组图)

2013-07-11 10:37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之十六(收藏级艺术微喷)二○○八年黄晓亮

10月24日,华辰2012年秋季拍卖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内第一个设立影像拍卖专场并坚持6年来不间断年度专场拍卖的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对在场的媒体说:“6年前,在决定设立影像拍卖的时候,我们只能从宏观上判断:影像拍卖是一个小生意,但可能是一个大事情。”

事实确实如此,相对于绘画或瓷器、雕塑等专场拍卖每场动辄上亿元的成交纪录,华辰影像拍卖6年总成交额才4000万元,实在是个不值一提的小数目,但是影像专场拍卖建立以来,对中国摄影史研究的促动、对国内影像市场功能体系的建立、对中国摄影市场与世界摄影市场的对接,无疑都很给了一把力。

 

 

在影像拍卖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一个稳健门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摄影师走进画廊或者拍卖行,转型成为“艺术家”,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开始收藏与该馆所在地域或研究方向有关的中国老照片,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或投机者发现了这里面的情感、学问与商机,还有就是普罗大众越来越明确了对于自身版权的保护意识以及照片同样可以拍卖的市场认知。


发轫于尴尬与惊喜之中

当务之急是建立中国摄影人自己的评价体系,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市场,这样才不会被人家低价把好照片卷走。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影像收藏市场开始于本世纪初。2002年9月15日,原点画廊在上海繁华地段的巨鹿路开张,同时首展“都市与人”,展出顾铮、陆元敏、王耀东、周明、姚松鑫等上海摄影家颇为本地化的都市影像。正如画廊的名字所言,这是中国摄影画廊起步的“原点”。然而,2003年这个“要为中国摄影师开设一个通向国际的窗口”的中国首家事实意义上的摄影画廊由于入不敷出,并在寻求企业资助无望后宣告关张,而画廊主施翰涛遂聘入上海爱普生影艺坊。巧合的是,同年4月,百年印象摄影画廊(注册名称为“北京易拍百年印象影像艺术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摄影画廊在当时尚属荒芜的北京798工厂区开业。此后,专营摄影的画廊开始在各地零星出现,中国意义上的影像一级市场初露端倪。

由于画廊销售的非公开性,作品定价几何?谁是买家?标准何在?中国影像的一级市场短时间内并没有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直到2006年,中国摄影界发生了两场轰动性的历史事件——影像专家见面会和华辰秋拍影像艺术专场“中国影像行业第一拍”落槌,在中国的影像收藏市场连续绽开了两个不大不小的涟漪。

2006年10月23日至27日,FOTOFEST、《中国摄影》杂志社、北京高磊明室影像工作室及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四强联手,把休斯顿摄影节“专家与摄影师面对面”的形式移植到了中国,打造了2006北京影像专家见面会。活跃于画廊、博物馆、艺术节、出版、评论、收藏等领域的35位国际级影像专家与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地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00名摄影师在位于北京国贸附近的艾维克酒店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一时间,中国摄影作品如何走向艺术市场成为万众关注的热门话题。

 

 

然而,众多被国内业界看好的名家如侯登科等人的纪实作品并没有引起见面会上外国专家的太多注意,以致随后的一场针对这个明显西方评判标准占主导的见面会的民间座谈会才结束,为数不多的以中国专家身份参加见面会的李媚便痛心疾首地表示:“他们的摄影观念是他们靠10年、20年或是更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起来的,可是就在短短的见面会这几天,有些摄影师的价值观念已经面临崩溃。”所以当天与会各方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中国摄影人自己的评价体系,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市场,这样才不会被人家低价把好照片卷走。

如果说,2006北京影像专家见面会让为数众多的中国摄影家乃至摄影评论家们尴尬之余颇生焦灼的话,那同年11月23日以纪实摄影为主体的“中国影像行业第一拍”以245万元(63.63%)的成交额落槌,实在给了有上拍作品成功交易的不少纪实摄影家和一众旁观者们以不小的惊喜。

在甘学军和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影像部主管李欣看来,是华辰影像专场拍卖把摄影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引进了收藏市场,而这初次的成功在给广大纪实摄影家打气的同时,也帮助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开始了一个小生意,更帮助它坚定了继续在影像艺术品市场进行探索,并逐步以实践为规范市场蹚路这件大事情的决心。

从群雄逐鹿到一枝独秀

从学术层面引导、制定和完善影像拍卖的游戏规则,并在做好“功课”的前提下按照游戏规则进行运作,应是市场建设的核心内容。

2007年伊始,有人预测摄影是这一年最值得期待的收藏门类。原因不仅在于,第一个“吃”摄影拍卖这块“蛋糕”的北京华辰正在积极酝酿当年的影像春拍,还在于中国嘉德、北京诚轩也跟风相继推出了影像艺术专场。只是中国嘉德把影像专场命名为“中国影像艺术”,与华辰重纪实摄影相区别,上拍摄影作品近90%为观念摄影;而北京诚轩则将影像专场命名为“中国摄影”,在兼顾观念摄影的同时,重在挖掘民国时期的老照片。业界普遍认为,在当年的影像拍卖市场,虽然也有其他拍卖公司推出摄影艺术,但北京华辰、中国嘉德、北京诚轩则通过影像专场的建立,分别在纪实摄影、观念摄影和老照片上抢占了先机,中国影像拍场进入“三国时代”。

然而,当年的影像收藏市场风头最劲的却不是呈三足鼎立之势的3家拍卖公司,而是号称有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和美国海纳创投基金等国际一流风险投资加入,力主整合一二级影像收藏市场的影像国际集团。

 

 

在丽兹卡尔顿酒店做采访的玛丽莲·梦露(银盐纸基收藏级工艺)1957年伊芙·阿诺德

伊芙·阿诺德一生用镜头一视同仁地记录包括普通人和名人在内的生活点滴,为世人留下无数的经典影像,整个20世纪50年代都在美国工作,曾拍摄过包括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二世、马尔科姆·艾克斯、琼·克劳馥在内的众多20世纪下半世纪的标志性人物,其中她拍摄的玛丽莲·梦露的私照为其获得巨大的名声。

2007年1月9日,由影像国际集团、法国驻华大使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美国海纳创投基金和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共同举办的2007中国摄影投资典藏年会在北京昆仑饭店召开,汇聚了彼时一批国际一流的艺术家、摄影家、收藏家、投资家、经纪人和金融家等,围绕“挖掘影像藏品,名家名作推介;塑造名品典藏,弘扬藏家典范;活跃收藏市场,引导投资消费”等主题展开专题讨论和专家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国际影像市场及中国影像市场的发展模式、投资价值和收藏取向,一时被媒体称为“预示着中国影像投资收藏市场‘春暖花开’的季节即将到来”。

 

 

紧随其后,影像国际集团与之高调签约的中国120位摄影专业人士的数百幅摄影作品在才迁址不久的北京观复博物馆开展。也就是在差不多同一时间段的4月19日,华辰在京主办中国影像艺术品市场研讨会,与会的近20位摄影艺术家、摄影艺术评论家、法学家和30多家媒体记者针对中国影像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中国的影像艺术市场刚刚启动,市场的运行原则、操作规范、学术标准、价格体系都还很不健全,需要市场参与各方以建设的心态进行运作,一哄而上或急躁冒进,都会使这一新兴市场受到破坏,也会使艺术家和市场运营者尝到恶果。从学术层面引导、制定和完善影像拍卖的游戏规则,并在做好“功课”的前提下按照游戏规则进行运作,应是市场建设的核心内容。会上,有关专家还就影像拍卖的法律问题、影像收藏的技术要素、影像艺术的鉴赏原则等做了介绍和讨论。

同年6月25日,华辰影像春拍以成交额355.278万元、成交率57%平稳收场。市场似乎并未像人们所预想的那样井喷,而且就华辰影像拍卖自身而言,2007年春拍和2006年第一拍一样,显示为当代影像与纪实摄影的冰火两重天,在藏家们看来华辰似乎就是纪实摄影专场。然而,就是从这一次开始,华辰影像拍卖已经开始按照既定规划,丰富上拍作品的类别,加拍国际名家名作、老照片等。及至2008年华辰影像春拍,随着知名老照片研究机构“秦风老照片馆”的加入,老照片上拍规模开始成为华辰影像拍卖的主力。嗣后,也正是老照片市场的开拓帮助华辰影像拍卖找到了度过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金融危机的突破口,避免了如其他几家竞争者取消影像拍卖专场或关门大吉的收场。

不仅如此,华辰影像借助同时期的市场震荡调整期,愈加明确了自身的甄选标准和定价体系。具体而言,如今影像艺术市场的种类已基本固定为老照片、纪实摄影和当代影像。华辰影像据此陆续推出了经典纪实影像、名家名作、摄影古籍善本、底片、摄影的技术之美、当代影像艺术、经典艺术摄影等10多个大类,从中再延伸出19世纪原版老照片、立体照片、收藏中国的照相馆、中国戏曲照片、红色经典、大合影、行为艺术、彩色影像、手工上色等众多小类,并结合当年度重要社会事件和活动,推出过新中国60年纪实摄影经典、四月影会、十年一瞬间、中国人本、秦风老照片馆、世博会等专题收藏脉络。在定价体系上,华辰影像拍卖已经确立了照片的艺术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古董文物价值和品相等四方面的主要因素;于善本手札而言,则强调其补白摄影史的作用。

经过迄今将近6年的时光洗礼,尽管经历过2009年金融海啸时期的春拍暂停,经历了2011年春拍以前的成交额持续徘徊于250万元左右,华辰影像专场坚持了下来,并在2011年秋拍、2012年春拍中连续实现了成交额突破700万元的成功跨越。在李欣看来,这得益于华辰影像对市场的多年培育,但更为重要的是构建和完善了摄影收藏的分类体系、鉴定标准、定价系统、市场公平、价格的公开和有序性。换言之,华辰影像做小生意、干大事情的最初规划已经初现成效。

 

 

卢沟桥(蛋白照片)1877年托马斯·查尔德

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卢沟桥全景照片之一,摄影师自西向东拍摄纪录下卢沟桥各式石狮及威严门瓮城城楼。原底晒印,品相完整,照片左下方有摄影师“T.Child1877”的签字,并写有“LUOKUOBRIDGENEARPEKING”

给力当代,让市场更稳健

相对于拍一张就会少一张的老照片,未来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且事实上数量正在日渐增多的中国优秀当代影像实在值得继续给力。

 

 

拍卖之于艺术家和艺术品有“入册、定价、传播和增值”的功能。“入册”,即摄影师及其作品进入拍卖图录,表示市场认可了该摄影师的身份转换为艺术家,特别是对于年轻艺术家而言,可以在市场肯定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自己的道路,即便拍卖未能成交,摄影师和作品也会因拍卖图录的有效传播和保存而引起藏家和市场的注意。

这是华辰影像对于拍卖之于摄影家个人意义的见解,而就整个摄影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而言,李欣认为,相对于拍一张就会少一张的老照片,未来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且事实上数量正在日渐增多的中国优秀当代影像实在值得继续给力。

众所周知,虽然近年来老照片已经开始获得国际影像拍卖市场的注意,但这个市场最出风头的依然是当代影像,从摄影大师爱德华·斯泰肯的《池塘月光》2006年2月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以292.8万美元刷新国际摄影拍卖纪录,到美国艺术家理查德·普林斯《牛仔》的340万美元,到德国摄影家安德里亚斯·古尔斯基《99美分II》的334.6万美元,到美国当代女摄影家辛迪·雪曼《无题第96号》的389.05万美元,再到安德里亚斯·古尔斯基《莱茵河2》的近434万美元,国际影像拍卖的成交价霸主一直为这些以表达创作者观念著称的当代摄影作品。

不仅如此,据百年印象艺术总监陈光俊在不久前结束的2012年上海国际摄影展摄影收藏论坛上透露,当代影像在百年印象的成交量中所占到的比例远大于传统影像,近两年尤其如此,当代影像销售甚至占到画廊销售的90%。究其原因,这自然与卖家多为西方收藏家不无关系。事实上,这也印证了李欣早前的透露——经过6年的市场培育,国内摄影作品的收藏家已由当年的几个发展到几十个,其中不乏国内外有关机构和出手大方的企业家,更有越来越多懂摄影、懂行情的“80后”、“90后”收藏家进入。但就拍卖市场而言,藏家中60%关注的是老照片,这其中机构占30%。原因在于近年来各地陆续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博物馆,并开始着手撰写地方摄影史。

重视收藏研究和整理老照片,为国家留下应该保留的东西,自然责无旁贷,但如何抢在外国投资人和收藏家之前收藏中国的优秀当代影像,身处影像收藏二级市场的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影像部也不想袖手旁观。对于未来,李欣有很多规划,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筹划加大当代影像的上拍比例,在有关学者的帮助下,共同梳理当代摄影史,建立评判体系。这于华辰影像拍卖而言是当下继续事业的一件大事情。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