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发展概述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发展概述

2014-12-30 11:21 文章来源:华夏收藏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肇始于20世纪40年代,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在以往几十年的探索过程中,中国画学科在时代的激流中不断发展、变革,历经几代同仁的不断耕耘,已经成为西南地区中国画教学和创作的重镇。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一大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具有强烈个性的艺术作品,形成了自身的学术追求,是中国画现当代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抗战时期,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等为首的中国画大家就来到四川讲学、游历、举办展览。新旧文化激烈冲突、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会贯通,创新意识与理性思考有效结合,正是处于急剧变革时期的特征。艺术家、文化人汇集川渝,呈现了当时全国文化艺术的优秀成果,为中国画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体现出了当时全国最高文化的艺术成果。

1942年,以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为基础,组建成立了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师名流荟萃、学生人才济济的“省艺专”成为当时国内著名的艺术专科学校。黄炎培先生盛赞道:“四川省立艺专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前景是灿烂的”。孙伏园赞誉四川省立艺专“是国内新型的艺术学校,是为生活之艺术,面向人民大众之艺术”。

1950年,由汇集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吴一峰、赵少昂、吴作人、叶浅予等教学资源的南虹艺术专科学校并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为此,南虹艺术专科学校成为四川美术学院的重要源头。

1953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校址设在重庆市黄桷坪。这一阶段汇聚了一批优秀教师,像谢趣生、钟道泉、肖建初、毕晋吉、何方华、陆其清、赵蕴玉、谭学楷、杨竹菴、李文信、雷荣厚、黄原(黄海儒)、杜显清、杨富明、罗明遥等成为当时中国画学科的主要力量。1953年以后,又有冯建吴、赖深如、白澄、钟在本、彭邦一等加入中国画学科教师队伍。由此,奠定了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