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手炉收藏:南梁梅长苏怎会用清代铜手炉(组图)

手炉收藏:南梁梅长苏怎会用清代铜手炉(组图)

2015-12-08 14:40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琅琊榜剧情

琅琊榜剧情

并不是每个手炉都能流传至今,也并不是每个手炉都能入藏家法眼,收藏者多收藏明清时期的手炉为贵,而被摩挲、把玩的手炉多为铜体。

清采蘅子的《虫鸣漫录》卷一中记载:“一岁严寒,有门槛里装束颇华,提白铜手炉过市。”可见提着白铜手炉的人“装束颇华”,非平头百姓所用。旧时的帝后宫殿、王府大宅内,都有东西暖阁,除了这些地炕火道、大熏炉外,小巧精致的手炉也是皇室成员必备。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及大兴等地的上好木材烧制成炭后,运到今西四东侧的红罗场,按尺寸截成小段,装入红色的圆形荆筐里,再送入宫内备用,故名“红罗炭”。 据《宛署杂记》记载,明代万历十八年,仅一次殿试就用木炭1000多斤。清代,专门管理皇家薪炭的机构叫惜薪司,衙署设在西安门内。另外,宫内还有3个机构,分别是蓺火处、柴炭处和烧炕处。据说,乾隆年间,每个月皇太后的木炭供应为120斤,皇后为110斤,皇妃、贵妃、公主、皇子递减。炭已足惜,何况铜炉。


明 铜雕锦地龙纹八宝手炉

明 铜雕锦地龙纹八宝手炉

文人笔画下传统的闺秀们必然是“冬天煨个手炉,夏天执把团扇,闺房百宝盒里,藏着烂银镶珐琅的蟹八件”。《红楼梦》里雪雁给黛玉送小手炉,提着珐琅小手炉的贾母和凤姐儿……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