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899期)相风——预测凶吉的风角术

(李说当然899期)相风——预测凶吉的风角术

2016-07-21 00:1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先说一段记载在《后汉书》中,关于卜大师郎宗的故事。

 

郎宗,东汉经学家、占候家,是中华文明史上推阴阳言灾异的重要人物之一。字仲绥,北海安丘人。通晓京房易学,善风角星算,并精通群经。他能够通过观察风象占卜吉凶。

 

东汉皇帝汉安帝刘祜执政时,经常搞一些发现贤良的招聘活动,有一次,他征召郎宗,郎宗在回应皇帝提问时,条理清楚、见解不凡,汉安帝见他才智超人,就授予郎宗出任吴县令。郎宗到吴县当了县长之后,有一天,突然刮起暴风,郎宗通过观察风象,测算出京师要发生大火灾,于是京师即将发生火灾的日期时辰下来,专人到京师等候验证结果与他占卜结果一模一样所有在的大臣听说此事后,大为惊讶,纷纷将郎宗的观风占卜之事禀告了皇帝。安帝立即征召郎宗为博士。郎宗觉得以占卜灵验这样的才能接受皇帝的赏识,实在丢人,是不光彩的事,因此,他在听说皇帝的征书将到的时候,便连夜将县令的印绶挂在县衙门的门上,自己则悄悄离去,此终身在野,不在朝廷任


20160721a.jpg

 

郎宗能在高升之时,选择急流勇退,不以占卜小技为能的真正原因,我们无从推测,但他善用如此灵验的法术就是古老“风角术”风角术根据风向、风力、风速、风色及起风的时间等等,来预测人事吉凶福祸。中国文化早远古的时候对风就有了很细致的观察,古人对风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专家认为,夏禹时就出现了用于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测风仪——司风乌。到了西汉,为了观测风向和风力,人们就发明了观测风的仪器——“相风”,同时也产生了专门的根据自然界的风来预测人事吉凶的风角术。就连皇帝出行时,车驾都配备有“相风”,不仅用来观察风向和风力大小,而且还用以预测吉凶福祸。

 

古人把风看成是阴阳二气的产物,如果二气失衡或失和,就会形成风。那么,自然界的风也就有了阴阳之分,有了阴阳之分,也就具有了五行的性质。如此一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理论,自然就与天地、万物、社会、人事等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东汉高诱在为《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作注时,把八卦引入了八风。在注释《吕氏春秋》所说的八风时认为,炎风是艮气所生,滔风是震气所生,熏风是巽气所生,巨风是离气所生,凄风是坤气所生,昭风是兑气所生,厉风是气所生,寒风是坎气所生。对应着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八风为风角术的流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风角术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60721.jpg

 

西汉到明代1800,风角术一直传承有序,是中国玄学中的秘术,以非常灵验著称。自明朝之后,突然失传,不仅让我们要问,为什么古代的先贤能根据风象来预判事物的未来发展结果呢?根据史料记载,风角术并非是子乌虚有、随心所欲的构想,而是有着中国文化依据和深厚的哲学背景及天文地理的根基。只有了解了天、地、人三者相互影响的系统,才能对风角一个全面的认识

 

中国文化立足于天人合一,所以,绝不是没来由的,明确的说,风是天地间给人的一种直观的信号。《六家诗名物疏》《翼氏风角》:“风者,天之号令,所以谴告人君者。”风是天地的呼吸风的温凉、大小、徐疾不同表现出天地自然之性。“故春气温,其风温以和,喜风也;夏气盛,其风飙以怒,怒风也;秋气劲,其风清以凄,清风也;冬气实,其风惨以烈,固风也。”在中国文化的宇宙观中,时间空间是融和一体的,从八方来风可以印证出《易纬》从时间上对风的区隔:“立春条风,春分明庶风,立夏清明风,夏至景风,立秋凉风,秋分阊阖风,立冬不周风,冬至广漠风。”《吕氏春秋》却从地域空间上给风做了定位:“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薰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黄帝风经》则从五行上来描述风之性,得金之气则凉,得木之气则温,得火之气则炎,得水之气则烈。


20160721b.jpg

 

古人对风的研究细致入微。战国末期文学家宋玉在《风赋》将风分出了“雌风”和“雄风”,他认为吹向帝王的是“大王之雄风”,普通百姓不能与之共享,吹向老百性的“庶人之雌风”。这两种风各起于何处,所经路径,是由人的性情品质、富贵贫贱所决定。在古人的意识中,风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物,而是与人事相关联的。人体工程学认为,风是天地的产物,根据风象可以精准的预测事物未来和发展结果,深埋在尘封中的风角术有着深厚的哲学背景和中国古代先贤的宇宙观依据,基于天人合一的认知,有待于我们去拨开历史的尘封,焕发出风角预测的神能。

 

李建军写于中国文化研究会

2016年7月20日北京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