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画廊 > 阴影:它在艺术史中忽隐忽现 它离真理时远时近(组图)

阴影:它在艺术史中忽隐忽现 它离真理时远时近(组图)

2016-12-16 14:11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李三达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卡拉瓦乔作品《以马忤斯的晚餐》(1601-1602),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一幅绘画中的信息量是巨大的,看什么不看什么往往因人而异,观看卡拉马乔的《以马忤斯的晚餐》时,我们会看到耶稣的手势,人物的神态和衣着的色彩,但我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忽略掉人物背后的阴影以及手的投影。但是非常奇特的事情在于,贡布里希在《阴影》这本书中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很不喜欢描绘影子,“这些大师中许多人刻意避开在画中添加这样的影子,就好像,他们认为影子是令人不安的、分神的要素,没有影子作品会更加连贯、和谐那样。”

庸碌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自己的影子,仿佛它从未存在过,因为它太缺乏存在感,而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沉默,所有的影子都是安静的,就像一个蹑手蹑脚的仆人。烈日下的人们,匆匆路过一盏路灯的人们,回到家打开灯的人们,他们的脚边都安静地蜷缩着一团影子,它们忽长忽短、时胖时瘦,却从不言语。可是语言却可以让它开口,这种语言被称之为文学,法国当红作家马克·李维有一部畅销小说叫《偷影子的人》,他用语言的炼金术让影子活了起来,主人公可以对他开口倾诉内心,甚至一不小心还可以与别人把影子互换。同样的事情,安徒生也干过,他在一个短篇《影子》中也召唤了一个活生生的影子,它不但真地像沐猴一样戴上了冠,还取代了主人的地位,狡猾地借用主人的聪明才智迎娶了公主,甚至为了掩盖他是一个影子的事实而迅速处决了主人,无疑,这是一个颇有些残忍的故事。无论是李维的影子,还是安徒生的,影子都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主角,是谁的影子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影子在庸碌的日常中变得可见。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穆卡洛夫斯基(Mukarovsky)曾说过艺术语言的特点就在于突显(foreground),而日常语言会形成后退(background)的效果,这对于布拉格学派所热衷的诗歌而言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对于所有的文学而言都是如此,但对于视觉艺术而言却未必。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