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龙脉”北京西山,是叫谁给动了?

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龙脉”北京西山,是叫谁给动了?

2018-07-19 16:37 文章来源: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万物都是有灵的,山脉、江河那是龙脉,是地上最尊贵的神圣之物,是不能轻易去动的,可往往有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盲目蛮干。一旦龙脉断了,先天的龙气自然跟着泄了,生龙变成了死龙,天人感应,人间必遭灾祸。

说了这么多,那么北京的西山龙脉是叫谁给动了?这事儿说来就话长了,北京的采煤业早在辽金之前就开始了,门头沟的圈门可以说是京西采煤最早的地区之一。煤窑有官府征工开采的,也有寺院经营的,到明代中期以后,开始出现民间煤窑。

最早的时候,煤窑不是太多。从元大都开始,修建宫殿需要大量木材,有谚语说:西山兀,大都出。意思是说西山都被砍秃了,大都才建成。另外,日常取暖、烧柴也都是到森林里去取。为了保证宫廷的能源需求,元代专门设立了“柴炭局”,负责管理采薪、烧炭这些事务;设立“养种园”,掌管“淘煤”和烧炭。为了修建都城,官府设置了烧制琉璃、砖瓦等建筑材料的窑厂,另外还有炼铁厂,这些设施都建在西郊山里,就是为了可以就近取得矿石和林木。

明代永乐年间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木柴、木炭、煤炭的消耗和开发都超过了元代。到明代的时候,冶铁厂增多,并且不断迁徙,迁徙的原因就是当地的林木被砍光了,没什么烧了。

清代北京城人口持续增长,森林持续减少,就开始大量采煤。西山的采煤业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历代最高统治者都施行过各种政策措施,以促进煤业生产保障煤炭供应,所以西郊的煤窑也就格外多。据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工部衙门的报告,北京西山和宛平、房山两县,共有旧煤窑750座,在采的煤窑有273座。正所谓“京师百万户,皆仰给于西山之煤数百年于兹,未尝有匮乏之虞”。京西那些古道大部分都是由运煤的人踩出来的,源源不断的煤炭从西山出来之后,经过阜成门进入北京城。

西山有很多烧制琉璃、砖瓦的窑厂和冶铁厂,它们以前是烧林木,后来林木不多了,也改为烧煤了。去过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城和平门外宣武区有一条闻名中外琉璃厂文化街,为什么叫琉璃厂?因为元朝时候建设都城、修建宫殿,都要用琉璃瓦,这些琉璃瓦就是在这个琉璃厂这儿的官窑里烧制的。烧琉璃瓦需要一种原料叫“坩子土”,就产自永定河西岸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一带。到清朝嘉靖年间,琉璃厂这里成了城区,并且对琉璃瓦的需求量也大增,窑厂就搬到门头沟的琉璃渠村了。这里多好啊,有坩子土,有水源充足的永定河,还有众多的煤窑,正是建窑烧瓦的好地方。

对皇帝们来说,皇城宫殿建造得可谓富丽堂皇了,冬天也有煤炭取暖了,可长期这样下去西山就遭了殃了。有的时候,因为挖煤挖到了寺庙、古墓下面,明、清时期的地方政府曾发布告示禁止在这些构筑物下面采煤,最高统治者也敕谕严禁在皇家寺院、赐墓等构筑物地下开窑采煤。门头沟地区保存了很多这样的禁采煤碑,有保护寺庙的,有保护王坟的,也有保护地下水源和民宅的,说是为了保护北京西山的风水,防止龙脉被挖断。

顺治十二年(1655年)题准:“西山过街塔山、玉泉山、红石口、杏子口一带煤窑,永行封禁。”十七年题准:“浑河大峪山场,关系京城风水,不许开窑采石,违者从重治罪。”康熙五十二年题准:“红石山、蝎子山,自青龙桥迤北高儿山、破头山、杨家顶一带,均关风水,行文五城等官,通行严禁,毋许采砍……果系无关地脉之山,方许开采。”“私自开窑烧煤,凿山卖石,立厂烧灰者,问罪,枷一月发边卫充军。”看这意思,处罚还挺严厉的。像这样一些禁采煤碑,门头沟现在保存了许多。这说明,煤窑开采对西山的生态环境确实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大炼钢铁时期,北京西山上又开了七个炭窑,附近的树木再一次被大片砍伐。清朝统治者就已经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可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却忽视了这个问题,过度的砍伐开采终于使西山的龙骨裸露出来了,原先繁盛茂密的森林不见了,只剩下些灌木、荆棘、杂草。

清澈的清水河逐渐变成浑浊的“无定河”、“卢沟河”,现在就连浑浊的河水也看不见了。一刮起大风来,北京就漫天飞沙,这是为什么?看看现在的西山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人类把它的皮扒了,把它的肉挖走了,把它的骨架挖断了,血脉干涸了,西山一无所有成了死龙了,天人和谐的关系在这里表现不出来了。

不过,好的一点是,中央政府已经有所行动,一些煤矿被取缔了,山上新种了树苗,中央领导集体年年带头到山上植树,现在的西山开始有了绿意。据说,北京的林木覆盖率已经从建国初期的1.3%提升到了50%以上。这是个可喜的变化,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西山龙脉将会重新被激活,重新焕发生机。环境造就人,人也是可以改造环境的,但要往好的方向改,这样才能有利于城市和国家,有利于子孙。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