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沉浸式的“内与外”(组图)

沉浸式的“内与外”(组图)

2018-09-10 14:11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作者:魏祥奇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詹姆斯·特瑞尔 Immersive Light

同时,也会有很多与艺术无关的商业机构从国外购买整套设备和版权,租用美术馆空间,打着“沉浸式”的概念做展览,诸如嘉德中心最近结束的“寻梦海底两万里”等,就是完全没有任何艺术性的商业项目。因为在暑期,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购买168元的票来参观,结果就是几段制作粗糙的动画影像重复播放,令人深感失望。如果不将此类商业项目与真正的艺术项目进行区分,那么沉浸式展览的概念在未来必将泛滥而沦为庸俗、无聊、装饰性的商业项目。

概而论之,无论是传统类型的展览方式,还是以声光电为特征的新媒体展览,都是为了更准确地再现艺术家的人文精神和思想特质,核心还是对人的问题的思考。如果偏离了这个核心,所谓的沉浸式展览就没有任何意义。当然,沉浸式的展览项目在资本运作上往往需要大笔资金以及很大的空间,还需要很多的灯光和音响设备,因此,大多数艺术家很难用这种语言方式呈现自己的创作。尽管在欧美国家沉浸式的展览越来越多,但中国从事声光电创作的艺术家却在国际上还不具备代表性,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还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到大型的创作之中。

相信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在今后的展览中,参观者只需要躺在椅子上,戴上复杂而精微的视听设备,就可以获得全新的体验。既然如此,或许会有人提出疑问:“我们还需要到美术馆、博物馆吗?”在这一点上,身体很重要,要比戴了设备的眼睛和耳朵重要,失去了身体的记忆,沉浸式体验也就变得不完全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到美术馆看特瑞尔的光房间,看埃利亚松用水雾装置制作的彩虹,这种全身体的体验才能算是沉浸式展览的应有之义。同样,在比尔·奥维拉的影像中也能获得这样的体验,就是因为其作品中饱含着对历史、政治和人的精神问题的所有思考。就像我们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看德国艺术家基弗的个展时,同样能够沉浸于其营造的视觉、历史和精神空间之中,感受到令人窒息的沉重。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