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巡展亮相上海,直指当下时代“本体”(组图)

“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巡展亮相上海,直指当下时代“本体”(组图)

2018-12-18 08:18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嘉宾合影.jpg

嘉宾合影 

2018年12月14日上午,“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在上海市普陀区行政服务中心文化空间正式对外展出,天气的阴冷并没有阻止观众的热情,在这个之前还是毛坯房的改造空间内,因为本次展览而汇聚了一批前来观展的市民。展场内工业厂房钢筋水泥的留痕与建筑艺术作品相得益彰,我们似乎从中找到了建筑的本体语言。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2月20日。

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局局长王春明开幕致辞

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局局长王春明开幕致辞

OCAT理事会理事长、华·美术馆馆长栾倩开幕致辞

OCAT理事会理事长、华·美术馆馆长栾倩开幕致辞

对时代本体的追问 

“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在上海的展出由中国第一家设计主题美术馆华·美术馆、华侨城华东集团共同主办,旅法建筑师、策展人野城策划,华侨城(上海)置地有限公司、上海天祥华侨城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共邀请了20组有着大胆创想和深度实践的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参与,他们是谷文达、李振宇、刘珩、刘家琨、刘韡、刘晓都+UPRD、马岩松、邱黯雄、邱志杰、王澍+陆文宇、王昀、吴俊勇、徐甜甜、杨泳梁、姚仁喜、野城、尹秀珍、袁顺、张永和、朱小地。共展出54组112件绘画、雕塑、装置、模型、图纸、影像和摄影等门类的作品,以“乌托邦”为线索来重新梳理他们的想象脉络,更直指当下时代,对“本体”予以追问。参展作品有的着眼于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探索,有的对城市系统提出新的模式,有的对建筑的建构提出新的方法,有的对社区和人居生活提出新的畅想,有的通过影像和绘画展现了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未来图景,有的对建筑、艺术甚至我们这个世界的本体进行探寻。

本次“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策展人野城进行开幕式发言

本次“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策展人野城进行开幕式发言

本次展览是“重构乌托邦”巡展的第三站,据策展人野城介绍,每次展览会略有不同,首展从今年三月份在深圳华·美术馆开启,这是一个体量很大的美术馆;第二站在成都安仁OCAT展区,这也是他的开馆展,激活了OCAT展区;这一次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艺术大都会,在普陀区激活了一个新的空间。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它任重而道远,在空间激活、产业推动以及对整个建筑领域思想的头脑风暴都有积极的作用。

而在谈到本次巡展的意义时,野城说,“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个历史性时刻,我们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地举办首次展览,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而本次展览的立意,是对过去的反思与未来的展望。我们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对未来建筑共同的想象,一个建筑的共同体。因此召集一些有创想的实践者构筑了这个展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勾起大家更多的畅想,对未来有美好的愿景。” 

参展建筑师代表王昀进行开幕式发言

参展建筑师代表王昀进行开幕式发言

重启乌托邦 

展览通过中国建筑界和艺术界深层对话的建构,期望把具有乌托邦精神的实践与构想集中展现出来,策展人野城从三个角度引出批判:一、反思过去:反思以中国为代表的快速城市化的历史;二、批判未来:批判过度智能化和大数据垄断的科智未来;三、从当下出发:以乌托邦精神超越物质与信息对人的奴役,激发人们自由的想象,共同走向更高的文明态。“重构乌托邦”,并非是对传统乌托邦的回溯,而是对乌托邦实验精神与自由理想的追思和重启。

12月13日,“重构乌托邦,一场永无止境的精神性实验”主题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举办,与观众再次共同探寻当前语境下“本体”所在。 

参展艺术家袁顺进行开幕式发言

参展艺术家袁顺进行开幕式发言

优质生活创想家 

这是华侨城集团在华东地区的又一优质输出,旨在将“优质生活创想家”理念与华侨城五大战略中的文化艺术相结合,增添城市文化氛围,开拓上海文化产业布局,共同开启美好生活。

而此次展览所在的上海普陀区位于上海城市核心区,有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普陀区行政服务中心文化空间是普陀区长风社区服务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倚借普陀的优势地理位置,展览试图将上海历史传统的一面在此与“乌托邦”实验精神的追寻进行并置融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石春丽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