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从无到有的经济奇迹:中国艺术品市场回眸(组图)

从无到有的经济奇迹:中国艺术品市场回眸(组图)

2019-03-05 11:56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作者:高凡丁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f3814c06ed4b416a82930fa7e3a861a9

民间古玩市场一角

艾嘉所著《淘宝潘家园》一文中提到,早在1995年的欧洲旅游地图上就标示出了潘家园的具体位置。1999年,《北京晚报》报道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潘家园寻宝记。当时,中华收藏家协会的刘建业在潘家园的旧书堆里发现了一套《十三经注疏》,共19本册子,并最终用1900元人民币买下。经过鉴定,这套书籍被确认为清宫学者用来校对明末汲古阁版《十三经注疏》的范本。这一段传奇经历经过国内乃至美国、日本等国媒体的发酵,瞬间引得大量买家奔向潘家园旧货市场,很快,摊位上真真假假的古书都被淘了个干净。

抱着花小钱、撞大运、发横财的心态投身古玩市场,想趁机挣钱的部分商户动了歪心思,被视为鉴定和维权之“灰色地带”的民间古玩市场沦为“假货”的天堂。随着政府干预、管理的介入、法律法规的细化深化,以及文物价格的快速提升和现代文物和艺术品市场经营企业群体的壮大,民间古玩市场难以再和现代贸易成为共生体。

截至目前,除了潘家园、琉璃厂等地,北京各类古玩市场共有25个,在北京文物局注册在案的可以经营文物的古玩公司、古玩店、古玩城则有64家,但在大部分时间内,这片市场都处于“隐身”状态,不要说为市场所铭记的宝贝,哪怕只是记录在案的有影响力的交易都是屈指可数。

2.书画市场遭遇“铲地皮”

随着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成立,国际资本开始进入中国。经济特区的形态和地理因素,塑造出了特殊的艺术品市场,那里完全是另一片江湖。

“20世纪80年代初,海外游客、海外华人回国探亲旅游量增加,带动近现代书画家作品公开市场的形成和第一轮价格增长。也有很多画家应邀出国举办展览销售画作,当代画家作品也可以卖到几百元至上千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出现稍有积累的万元户阶层,极少数人也开始购藏近现代书画家作品,名家字画多在几千元钱,少数上万元。但大部分人没有明确的收藏意识、投资意识和能力。当时最大的市场在港台、新加坡等华人市场。”魏祥奇在文章《中国书画市场形态的基本线索》中介绍了当时的中国书画市场情况。以经济特区为据点转战全国的书画商人之所以来势汹汹,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当时国内书画便宜的价格,更有来自国际市场的启示。

1978年9月,苏富比纽约推出中国近现代绘画拍卖,包括张大千、吴昌硕等人的123幅作品,单件估价大都在1000美元左右,总成交额达10万美元。此外,苏富比香港也在1980年5月举办了首场近现代中国书画专场拍卖,开启了香港近现代中国书画上拍的先河。在此之后,香港成为私人收藏家、行家和相关机构买卖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的主流渠道之一。当时,张大千的《荷花》六屏参加了1982年的苏富比纽约拍卖,卖家为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社,当一位台湾藏家以7.7万美元的价格将《荷花》六屏收入囊中时,更多的人开始着手准备在今天被称为“铲地皮”式的书画收购。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