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从无到有的经济奇迹:中国艺术品市场回眸(组图)

从无到有的经济奇迹:中国艺术品市场回眸(组图)

2019-03-05 11:56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作者:高凡丁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f55d42b906d44c1b8b2551b1a2096384

2014年“艺术北京”现场

但面对艰难的局面,很多画廊依旧抱有信心。曲家辉著《青州的画廊业倒了吗》一文提及,青州书画市场很多的画廊在交易冷清的时候选择闭门歇业,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不再涉足这一行业,画廊并未倒闭。而在798等代理现当代艺术品的艺术区,诸多画廊依旧在努力拓展生存空间。虽然人们很难在强调个性特色的画廊市场中找到一成不变、或者说具有普遍性的投资规律,但伴随着art021、艺术北京、上海西岸以及影像上海(外资)等艺博会的日渐成熟,属于画廊的优质展示平台增多。目前企业家和专业收藏者占画廊业整体消费比重的27%,非专业的艺术品爱好者占总体份额的60%。这一数据显示出在拍卖市场“二八现象”显著的情况下,公众对于一级市场的认可度正在随着对它的熟悉以及画廊对新艺术的深度挖掘而逐渐提升。

亟须深化细化的法律法规

从1981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7种与艺术品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它们包括1981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颁布的《文物商店工作条例》、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9年国家文物局颁布和修订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4年由文化部颁布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2016年施行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与中国艺术品市场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犷到详细的跨越式发展。但相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速度,国家颁布、施行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节奏偏慢,发展阶段上的错位让管理一方的治理和市场的现实情况总有出入。

《艺术市场》杂志刊登的《从无法可循到有法可依——艺术品市场法规40年》一文中强调,新颁布的各项与艺术品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规范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细节缺乏规范和实际施行困难等问题,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因此,随着近几年市场的发展,虽然关于税收政策的讨论非常频繁,但毕竟产生税收的原因更复杂,而法律法规的完善依旧是艺术品市场管理者共同的议题。注册拍卖师、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季涛认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颁布的法律法规比起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用目前的眼光,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中看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定的部分法规条目,可以明显察觉出其中的落后因素。“《文物保护法》不允许外资企业在国内注册成立拍卖中国文物,以及不允许民间交易市场中买卖文物等规定,不仅没有在实际市场中制止类似交易,反而成为市场发展的桎梏。”季涛如是说。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出现在《文物保护法》,也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造成了有法可依,却功效低下的状况。《著作权法》尽管保护了艺术创作者所拥有的版权,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由于缺少对艺术品制假售假者应该承担何种民事或刑事责任、艺术品评估鉴定机构资质审核等具体规定,对版权所有者的保护有些时候成为了空头支票,导致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尤其是在艺术衍生品、艺术IP授权交易市场逐渐繁荣之后,行业的经营模式快速细化,法律的跟进显得非常缓慢。还有1997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其目的是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一则条款备受诟病。如此,拍卖人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拍售假的作品,前提只需在拍卖前作出“免责声明”。

2016年,文化部在1994年颁布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推出了《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很多人认为这部法规虽然仅是部门章程,但在法律空白巨大的艺术品市场也算是一场及时雨。《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建立了内容准则和明示担保、尽职调查、信用监管等制度;要求艺术品交易必须做到:明码标价,信息全面真实,交易记录保存完整。它的实施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促进了公开透明交易,为艺术品市场规范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但不少有识之士也指出,《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除对文化部门外,对其他部门并不适用。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中的监管措施实际上已被废止。

未来关键词:中国特色、国际市场、超级画廊

1.艺术金融需要优化的“中国特色”

2017年,范勇在《中国艺术金融》杂志刊文《世界背景下的中国艺术品金融发展思考》,其中写道:“中国的艺术品金融发展虽然时间不长,但增长速度确是爆发式的……一方面,国内经济的增长整体上对艺术品及收藏品市场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国内高净值人士的偏好投资中,艺术品约占其财富总值的19%,相关投资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5%。另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也促使大量的资金寻求新的投资方向,进而促进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扩张;此外,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国内的消费结构也进入了快速转型期,精神消费逐渐取代物质消费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刚需’以及文化艺术品市场增长的新支撑点。”

艺术品的金融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前文中提到的当代艺术品市场不能用“收藏”二字简单概括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欧美国家也对亚洲地区的艺术金融市场增长抱有信心。据卢森堡德勤董事托尔切洛预测,2026年,亚洲金融市场的规模将会达到2.7亿美元,届时将与美国等量齐观甚至超过美国,对私人银行家和家族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来讲当下是进入艺术金融市场的良机。但如若细致分析当下中国艺术金融市场从粗放发展到秩序化、健康化发展的转向历程,我们会发现这段路并不好走。

2007年中国民生银行从银监会获得批准,拿到中国银行业首个“艺术基金”牌照并推出了“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时至2012年,我国拥有了超过30家艺术品基金投资公司。而从2006年开始,随着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成为全国第一家文交所,此后的6年中又有60余家文交所挂牌成立。现如今,艺术品抵押融资、艺术品银行、份额化交易、“艺术众筹”、IP授权等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出。但近几年,文交所交易漏洞频出、艺术品抵押融资中常常出现赝品等事件,让人们看到了艺术品金融市场的风险。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艺术金融市场的先天不足对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首先,国内存量巨大的艺术品大多以“表外资产”的形式存在,艺术品市场的隐形交易和几乎从不对外公布的潜规则、暗数据,成为国内艺术品金融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其次,相关服务体系不完善,权威鉴定、定价机构领域几乎是空白;最后,相关艺术金融研究领域发展的停滞不前,更是让本应该成为常规公众教育的经济投资理论引导成为了老大难问题。

艺术评论人孔达达在文章《“中国式艺术金融”因何应运而生》中提到艺术金融市场中“中国特色”并不是人们臆想中的优势,甚至是某种缺陷的代名词,这些漏洞在此前的艺术品市场中普遍存在,并一直延续至今日的艺术金融市场。“事实上,当时的一些艺术基金,最初成立的目的只是以艺术的名义募资,实际上是为国家严控的房地产项目注资。艺术再次成为金融弄潮儿牟利的工具,离审美和愉悦越来越远。”孔达达如是说。

2.有关国际市场的遐想

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7月27日,泰康人寿递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报告披露,该集团在斥资2亿美元后,持股比例约为13.52%,成为苏富比的第一大股东。众所周知,泰康人寿掌门人正是同时掌管中国嘉德拍卖行的陈东升。虽然,这并非是中国艺术品投资人首次涉足海外市场,陈天桥旗下的盛大集团同时持有约1.98%的苏富比股份;而2亿美元也不是天文数字,而且苏富比是国际拍卖公司中唯一公开上市的企业,收购其股份相对容易,但因为苏富比的名声以及“第一大股东”这个引人遐想的头衔,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市场领域,似乎都认为此事件可算是中国投资人真正渗透、参与、影响国际市场的里程碑,是本土资本获取全球市场话语权的标志。

随着欧美市场亚洲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国内藏家对西方艺术品的需求度提升,国人参与海外竞拍的频率骤增,欧美顶尖画廊纷纷入驻北京、香港等地的新闻迭报。在不允许外资拍卖行在华经营的法规下,从1986年开始“深耕”中国市场的佳士得、苏富比在等待更大机遇的来临,中国投资者超强的经济实力让他们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分部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同时,如Ben Brown Fine Arts、高古轩画廊、立木画廊、Massimo De Carlo画廊、豪瑟沃斯画廊、大卫·卓纳画廊等机构纷纷扎根香港。这可以被视为经济全球化脚步加快的体现,也是中国艺术市场得到国际认可的体现。

3.超级画廊

目前,画廊在世界范围内的生存境况都遭遇了挑战,艺术批评家、博而励画廊创办人皮力表示,21世纪艺术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超级画廊的出现。超级画廊是全球化的产物,在全球都有自己的分支,可以得到全球艺术家的认可,与世界上顶级收藏方建立合作,甚至带动国内艺术家在全球的运作,从而有效抵御外部经济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这种范式效应对于全球市场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在国内,虽然政策性困难依然存在,例如拍卖会在工商注册的性质为中介,只需交3%的税;画廊在注册时被归属到销售类,需要交17%的增值税,此外,还要按照画廊业绩缴纳相应的税,加起来得交30%左右,但作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级市场的壮大是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品质的保障,它还拥有着更加广阔的未来。而在未来,艺术品一级市场的发展和稳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细化,以及国际市场对中国艺术品价值的认同感提升,成为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升级的关键。

在这片汇聚了大量社会财富的市场“红海”,中国艺术品市场并未真正走上平顺的道路,当艺术赞助和收藏成为了财富的象征,艺术品投资属性的开发达到顶峰,这片市场依旧在轮番接受考验、集中精力闯关。应该说,每位登高者在成功之时,除了享受希望的曙光,还要接纳刺骨的严寒。同理,中国艺术品市场这个身处历史之巅的产业经济体,在经历了急速发展以后进入了延绵不绝的调整期,而这所谓“新常态”形成背后的原因极其复杂,关乎历史遗留、时代境遇、人性欲望。40年的汲汲营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们塑造出几轮发展高潮与低谷,往往在停下喘口气的瞬间,下一道难题就将打断这场小憩。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56789101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