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中国文化中无所不在的“佩奇”(组图)

中国文化中无所不在的“佩奇”(组图)

2019-04-22 09:56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湘北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玉猪龙 红山文化 辽宁省博物馆藏

任何一个物种的驯化都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猪也不例外。我们祖先驯化野猪是为了获取肉食,而从野猪到家猪,再到以饲养家猪作为肉食资源,期间又经过了两千多年。目前我国考古最早确认的家猪品种来自商代晚期的“殷墟肿面猪” ——中原地区可确认的成熟或改良的家猪品种。由于家猪在人工饲养的环境里不必像野猪那样用鼻吻部拱地掘食,因此其鼻吻部和头骨长度缩短,额部向上倾斜明显,得名肿面猪。虽然我们无法得知“殷墟肿面猪”具体长什么样,但从其同类——商周时期的北方大耳猪与南方小耳猪,大致可以推想其原来的模样。

湖南省博物馆里有那么一只“猪” ——商代豕尊,是南方小耳猪的代表,即便隔了千年,这尊古典精致的青铜酒器仍熠熠生辉。商代出土的以动物造型制作的各尊中,商代豕尊仅此一件。它兼具野猪与小耳猪的特点,耳尖而小,嘴尖稍长,双眼直视,獠牙外露,有着粗壮的四肢和下垂的短尾。此“猪”重达30多公斤, 13公斤的酒装入其中,盛满之后,得几个人一起抬着才能搬动。

殷商时期的养猪业已相当发达,为什么以它为造型制作酒器?所谓“陈豕于室,合家而祀” ,这与猪是当时的重要祭品有关。豕尊重归重,但瞧那略微上翘的嘴角和睁得大大的眼睛,不免让人生出一种蠢萌蠢萌的感觉,反观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出土的西周青铜猪尊(现藏山西博物院) ,商人眼中的天真可爱状消失了,一只朴实可靠的北方大耳猪呈现在你面前,看起来跟今天的猪没什么区别。

彼时正是公猪威力(神圣性)因阉割技术出现大大减弱的时期,家猪成为农耕生产、安居生活的标志,在《论语》中,蒸熟的小猪作为阳货赠予孔子的厚礼( “馈孔子豚” )出现,孟子向齐宣王描述理想社会时,也不忘说道:“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食肉矣。 ”家猪象征财富,一个家族财富的多寡与家猪数量多少直接挂钩。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