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春拍:现当代艺术的深究与突破2017-05-19
经过近四年的调整,整个亚洲区现当代艺术的市场于去年秋拍触底反弹。记者了解到,今年匡时就推出“体物/状物:现当代纸上作品”,“踏浪彼岸: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三大专场,一面深究,一面突破,为藏家带来多样化的收藏选择。“体物/状物:现当代纸上作品”专场,是匡时于此次春拍中的突破,探讨二十世纪现当代艺术的核心——新。首先,突破艺术家国别、年龄、流派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强调艺术家在各自领域的创造性;再者,在二十世纪中国画改革为主流呼声的背景下,强调西画的突破,即在东西交融过程中,东方反作用于西方,西画在绘制材料上的革新。西晋陆机在其文学理论《文赋》中,概括诗歌的审美特征“诗缘情而绮靡,赋体...
赵孟頫传世之作《吴兴赋》赏评(图)2014-04-17
台北故宫举办文徵明书画展(图)2014-03-03
文徵明《雨余春树图》(中国画) 展览高地 本报讯(记者江粤军)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四大家作品丰富精美,继沈周特展之后,将于2014年4月3日~6月30日推出第二季“文徵明书画展”。 文徵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原名壁。为人行事严谨,本有意仕途,后因官场生涯与其理念不合,辞官归里,致力于诗文书画,遣性自娱,成就不凡。文徵明是四大家中最长寿的一位,加上生徒众多,对明代中晚期的书画影响至巨,和沈周并列为“吴派”领袖。文徵明广临前代名迹,擅长各种书体,小楷精整劲力,行书姿媚遒劲,传世作品以行草书居多。 文徵明初拜沈周为师学画,...
浅聊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石与山水(组图)2021-03-01
石与山水,是中国绘画图式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二者既能独立成画,又可同时出现或相互转换,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屡见不鲜。从唐代孙位的《高逸图》、五代徐熙的《雪竹图》、宋徽宗的《祥龙石图》、元人钱选的《浮玉山居图》、王蒙的《具区林屋图》到明代吴彬的《十面灵璧图》等,都可以找到其中的脉络。深入研究这些绘画作品所隐含的思想,可以发现,它们都共同指向古人探索天人之际的哲学母题,寄情怀于画图,表达崇尚自然的宇宙观。中国人对石头的崇尚,可将对美玉的喜爱作为开端,自新石器时代,延续到商、周,乃至当代的文化传统中,中国人一直认为玉是可以沟通天地的灵物,古代宫廷祭祀用玉、官员佩玉、士人好玉,孔子甚至将“君子比德于玉...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启幕2024-07-01
开幕式现场 摄影/赵天宁6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开幕。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开幕式现场 摄影/赵天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宣布展览开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文在开幕式上致辞。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黄楚平,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潘鲁生...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启幕2024-07-01
开幕式现场 摄影/赵天宁6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开幕。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开幕式现场 摄影/赵天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宣布展览开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文在开幕式上致辞。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黄楚平,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潘鲁生...
宁静淡雅 意境幽远—读刘安民的花鸟画(组图)2013-09-03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在唐代已相当成熟,经五代直至宋元,花鸟画与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花鸟画家历代辈出,如唐代的薛稷、边鸾、黄筌、徐熙,宋代的赵昌、崔白、吴元瑜、吴炳、林椿,元代的赵孟頫、李衎,明代的陈淳、徐渭,清代的八大山人、恽寿平,近代的吴昌硕,当代的齐白石、李苦禅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而刘安民先生则是国画大师李苦禅的再传弟子。 刘安民,号施纶,祖籍水泊梁山。幼承家学,垂髫之年便随李苦禅的传人——祖父刘汶农(刘月楼)研习花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孔孟之乡书画...
广州艺术品春拍头炮打响(图)2013-05-07
书画拍卖成交一览表 艺术品投资 艺术品市场回暖广州春拍“头炮”打响 南方市场告捷业内期待北方市场反应 “广东市场春拍比香港还火一些!”前日,华艺国际以4.5亿元总成交额打响广州春拍第一炮,买家吴先生(化名)在人头涌涌的拍卖现场如此说道。中国艺术品2013年“第一考”——香港春拍上月圆满谢幕,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香港)、香港保利的成交额分别为21.8亿港元、2.9亿港元和6.4亿港元,业内纷纷表示“悬着的心放下了”。 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整一年多后,终于在今年春拍重现生...
吴湖帆与潘静淑的姻缘与书画(组图)2018-03-07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出现的丹青夫妻不在少数,元代就有赵孟頫和管道昇夫妇俩,不仅在生活上是情意绵绵的人生伴侣,在艺术上更是亦师亦友的搭档与挚友。他们的爱情故事被世人津津乐道,广为流传。后来常常把从事丹青工作的夫妻比喻为“管赵风流”。苏州大收藏家吴湖帆和苏州大姓潘氏之女潘静淑则是近现代艺坛上出现的又一对著名的丹青伉俪。吴家和潘家都是苏州声名显赫的大户人家,吴湖帆和潘静淑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婚后两人更是意趣相投、心心相印,闲暇之余常常一起切磋画艺,鉴赏书画,时而合作绘画,时而互相题跋。对艺术的共同追求让他们的感情生活更加和谐融洽。这对因艺术结缘,携手相伴的画坛伉俪,可谓管赵风...
考古界认定中国最早土墩墓源自宜兴下湾遗址(图)2018-05-15
文物会说话,文明有源头。昨获悉,在日前召开的江南土墩墓葬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以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首的与会专家结合对宜兴下湾遗址前期现场踏勘与无锡市文化遗产与考古保护研究所(下称市考古所)的发掘成果,认定该遗址“一墩多墓”形制鲜明,是对家庭、家族墓葬最直观的反映,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中国土墩墓遗址。有仪式感的土墩墓葬思维源自哪里?孔子家语“不封不树”的墓葬观为何在秦汉时期被舍弃,而源自吴越地区的馒首形墓葬却传承千年?宜兴下湾遗址,又为何吸引国家文物局专家专程前来踏勘?高台墓葬对中原核心文化的形成有何意义?这些问题在宜兴下湾遗址均能找到线索或答案。据了解,土墩墓是江南地区青铜时代分布...
2023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刘春明(组图)2023-02-25
【艺术简历】刘春明,无锡人,祖籍江苏南通,现旅居北京。84年入江苏文艺学院美术系,90年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高研班。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研修班导师、北京联合大学书画研究所特聘专家、中国水墨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无锡扬名画院院长。 春明实际上是一个人物画画家,人物画画的非常好。这些年呢,他深入生活,通过写生,有大量的资料来做山水画的作品。去年我到无锡去,看了他很多画,挺震撼,尺幅不大,但是画得非常精到。笔墨构成也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好。看到这里我很高兴,春明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画家,他对人物画的把握,山水画的把握都有他独到...
传艺术之大美——特邀著名书画家吴为农2024-04-03
【艺术简历】吴为农,安徽歙县人。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杨长槐山水画首届高研班。现为黄宾虹艺术研究会会长、新安书画院院长、农工党中央书画院理事、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黄山市书画院院长,中国水墨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黄山市政协委员,黄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黄山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2013年《国家艺术人物吴为农专刋》推荐为全国书画作品最具收藏价值百名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吴为农》《只留清气满乾坤——吴为农山水画作品集》等专著由人民美术出版社、长春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先后在北京、深圳、杭州、湖州、福州、西安、贵州、榆林、济南、广州、汕头、苏州、合肥、黄山等地...
中国美术馆首邀外国驻华使节观看全国美展(图)2014-12-24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向到场的外国嘉宾介绍参展画作。(图片由中国美术馆提供) 本报讯 (记者焦雯)12月15日18时许,入夜的北京城已是华灯初上,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开幕热闹了一天的中国美术馆依然人头攒动,所不同的是,除了众多国内嘉宾外,还多了许多金发碧眼、肤色各异的外国面孔——此时,名为“中国美术馆之夜”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获奖提名作品展览”外宾专场招待会正在举行。这也是全国美展举办60年来,外国驻华使节首次集体应邀走进中国美术馆,观看这个中国美术界的重量级展览。 此次活动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
顾拜旦的微笑和巴赫的拥抱(组图)2022-02-04
2017年,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之邀,吴为山创作并向国际奥委会赠送顾拜旦铜像。顾拜旦 吴为山 雕塑 76×60×40cm 2017年 国际奥委会总部藏2020年1月21日,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巴赫与吴为山紧紧相拥,共同期许要把美的事业与奥林匹克精神融汇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前夕,中国美术馆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功举办了“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通过160余件馆藏经典体育题材作品,以美为媒,阐发“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竞技和奥林匹克文化之美。展览一经推出,引发媒体争相报道,相关报道在总台全媒体多平台的跨媒体总触达人次达1.14亿。其中,1月7日《...
重温经典 感悟自然——吴作人作品欣赏2009-08-21
第一次见到吴作人先生是在我9岁那年,当时我的一些儿童画开始在国内外展出,父亲特意领我去向吴先生请教。我们来到古观象台附近的一个四合院,吴先生亲自出来迎接我们。他家的院子很大,养了几只鸽子,我年纪尚小,听不太懂大人们的谈话,就在院子里和鸽子玩,但我还记得父亲和吴先生、萧先生谈到了关于培养孩子的问题。他看了我画的儿童画后,谈到在儿童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一般在十四五岁时兴趣会发生变化,培养不好就会使孩子丧失对绘画的兴趣。儿童时期画得越好,画得越熟练,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