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回望“染着硝烟的艺术”,感受关山月抗战画中的民族精神

回望“染着硝烟的艺术”,感受关山月抗战画中的民族精神

2025-09-10 10:33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dcorkkkbausapbzajs.png

《从城市撤退》(局部)1939年-40 cm×766 cm 纸本设色 关山月美术馆藏

画中文字描写了关山月作画时的心路历程:“民国廿七年十月廿一日,广州陷于倭寇,余从绥江出走,时历四十天,步行数千里,始由广州湾抵港,辗转来澳。当时途中,避寇之苦,凡所遇、所见、所闻、所感,无不悲惨绝伦,能侥幸逃亡者,似为大幸;但身世飘零,都无归宿,不知何去何从且也。其中有老者、幼者、残疾者、怀妊者,狼狈情形可不言而喻。幸广东无大严寒,天气尚佳,不致如北方之冰天雪地,若为北方难者,其苦况更不可言状。余不敏,愧乏燕、许大手笔,举倭寇之祸笔之书,以昭示来兹,毋忘国耻!聊以斯画纪其事,惟恐表现手腕不足,贻笑大雅耳。廿八年岁阑于古澳,山月并识。”这段文字解释了其是因为想到北方难民苦不堪言的惨状,才以大雪为背景描绘“广州沦陷”这一事件。

关山月在抗战时期,始终心系难民。在1939年时,关山月就创作了数幅与“中山难民”有关的铅笔速写,为作品积累了素材。到1940年,此幅《中山难民》被最终完成。款识中的“速写”可以被解读为两种含义:一是根据当日的速写稿所得;二是在1940年2月10日,关山月以借用速写这一方法介入国画,在短期内完成了这幅作品。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