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乐清市音乐家协会萨克斯专业委员会成立八周年音乐会在乐清市青少年宫举行,该协会会员、萨克斯爱好者、公益课成员等纷纷走上台,吹响优美的乐曲,他们因为共同的萨克斯爱好欢聚一堂。
在台侧看着这一切的乐清市音乐家协会萨克斯专业委员会会长刘连荣颇为欣慰,30年前,他从丽水来到乐清教学,牵头成立了乐成二小管乐队,并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50周年庆典表演。萨克斯在乐清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他一路见证。
山区往返杭州学习萨克斯
刘连荣是丽水人,30多年前,正在师范学校就读的他,在录音机里偶然听到了萨克斯乐曲《回家》,他被这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
“当时找不到萨克斯的老师,我就决定自学,因着兴趣慢慢摸索着吹出声音,吹出简单的乐曲。”刘连荣说,因自己原就是学校管乐队的小号手,所以上手萨克斯并不难。但如果想要精进,仅靠自学自练是不够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歌舞团到学校来演出,他发现演出团队里有萨克斯手,特别兴奋。演出结束后,他就追着乐手询问指法、求来乐谱,继续练习。
“想要跟专业的老师学习,还是得进城。”通过寻找和推荐,刘连荣跟随原浙江歌舞团副团长史染朱深造萨克斯,但那个年代,出山区的道路实在道阻且长。从丽水山区坐车到杭州,单趟就要七八个小时。一节课45分钟,他每月赴杭上课一次,就这么坚持了4年时间。
毕业后,刘连荣得到了前往(原)浙江教育学院进修的机会,要在杭州学习两年时间。“当时得到这个消息,我欢欣鼓舞,终于可以就近学习萨克斯了。”
他还记得,每个周六,他骑着自行车到老师那学习,那是一周中最快乐的时光。随着系统化的学习,他每天练习的时间也随之加长,其间,他参与了浙江省教育系统艺术节器乐比赛,获得佳绩。
带队在天安门表演
1996年,刘连荣来到乐清工作,成为乐成二小的一名音乐老师,同时负责该校管乐队。他回忆,时任校长张茂森力排万难,在音乐教育基础薄弱的小学组建管乐团。面对乐器投资、师资短缺等挑战,学校特邀全国少先队鼓乐队总教练陈鹰指导,从三年级学生中选拔40余人,由刘连荣、陈红两位教师承担全部器乐教学。“一个大号就要六七千元,配足一个管乐队,真的不容易。”因此,那两年,刘连荣每天放学都陪着孩子们,指导他们练习。
经过两年艰苦训练,管乐团逐步规范,1999年,受全国少工委邀请,赴京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50周年庆典,乐成二小管乐团也是温州地区的唯一代表,这段跨越千里的音乐征程,成为乐清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刘连荣还记得,1999年10月15日清晨,乐成二小校园内锣鼓喧天,50余名师生在家长、教师及群众的欢送中启程。火车上,孩子们透过车窗欣赏沿途风景,30余小时的行程充满欢声笑语。抵达北京后,管乐团迅速投入预演,为盛典做最后准备。
当年10月19日,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招展。当乐成二小管乐团身着统一服装,以复杂乐器编配和精湛演奏通过主席台时,现场掌声雷动。最终,管乐团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二等奖,并被授予“全国少先队一级鼓乐分团”称号。此次活动不仅填补了乐清小学管乐教育的空白,更成为展示地方素质教育成果的窗口。
如今,当年参与演出的学生已成家立业,但那段荣耀的记忆始终鲜活。刘连荣感慨:“从组建乐团到登上天安门广场,每一步都凝聚着集体的力量。这份荣誉属于学生、教师,更属于支持教育的每一个人。”随团记者记录的珍贵影像,至今仍是师生们珍藏的“精神财富”。
架起音乐桥梁一起众乐乐
北京演出后,刘连荣的名字也得到大众更多的关注,慕名而来想跟他学习萨克斯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刘连荣教的学生,也屡屡获得好成绩,如在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等级考试中获得A级,考取泰国玛希隆大学萨克斯专业研究生等。
“当时几乎周末的时间都排满了,但依然感觉教不过来。”2017年时,他便萌生要成立乐清市音乐家协会萨克斯专业委员会,让更多音乐爱好者,都能加入到这个平台来,一起开展演出活动,推广萨克斯,沟通交流比赛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今年6月,由乐清市音乐家协会萨克斯专业委员会选送的5位选手在温州市萨克斯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温州市萨克斯展演上获得二金三银的好成绩,乐清市音乐家协会萨克斯专业委员会获得“最佳团队奖”。
该协会成立后,开展了大量的演出活动,获得市民的好评。协会邀请浙江音乐学院教授王震来参加成立大会并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丽水学院萨克斯博士王有为老师和4分33秒萨克斯乐团来乐清做萨克斯专场演奏会。刘连荣自己也通过进消防队、学校、文化驿站、企业、市青少年宫等开展萨克斯公益课,比如此次乐清市音乐家协会萨克斯专业委员会成立八周年音乐会中,公益课学员就为大家带来了一首《红歌联奏》,学员们精彩的表演,让人都想不到他们仅仅学了一年。
刘连荣说,萨克斯是桥梁,连接着艺术与生活,希望音乐这个火种,能点亮更多人的热爱。